传统窑炉之一,在-称为「馒头窑」,在-则依其外观称为「包仔窑」或「龟仔窑」。在清代已经引入-,专用於烧制砖瓦,也称「瓦窑」。包仔窑在-分布的地方很广,几乎各地都有包仔窑的使用。包仔窑的外观略呈椭圆形,高度可达五公尺以上。有窑门可供装窑与出窑,其後即为燃烧室,装窑时,临时以砖块砌为挡火墙。其後方即为窑室,後面为窑墙,下方留有通火口,後面接烟囱。有时是单独一座窑炉,但通常多为二、三个窑炉并列。包仔窑主要用於烧制专瓦,所采用的燃料并不固定,早期多烧芒草梗,後来-各地的煤矿陆续开采之後,便有人改用媒炭当燃料。 包仔窑是一种原始的窑种,包仔窑的传入,代表陶瓷从原始的野烧,进入窑烧的历史阶段。现在从苗栗到台中、南投、台南、高雄乃至台东都还有很多包仔窑的遗蹟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