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原住民工艺的形式,大致包括编织、制陶、织绣与雕刻等主要类别,因部落环境及社群组织不同,族群各有专擅的工艺传统与风格:(一)泰雅族、太鲁阁族及赛德克族以织布闻名,精巧的织布技术结合平织、斜纹织、挑花等技法来表现菱形传统纹样;(二)排湾族及鲁凯族以雕刻、珠绣、琉璃珠链着称,不论木雕或石雕,以百步蛇纹、人头纹、三角形纹为主的图纹装饰相当繁复,传统青铜刀柄多有雕饰,镶嵌敲制手法细致,鼻笛制作是该族特有的传统技法;(三)野菜文化知识丰富的阿美族人则擅长各式竹藤草编及刺绣;(四)人数较少的赛夏族也有织布和藤编传统,肩旗及臀铃为主要工艺制作;(五)卑南族的十字绣服饰与藤编,富有族群的传统文化特色;(六)善猎的布农族与邹族居住於高山地区,皮制工艺较普遍,也常以藤来编制容器;(七)兰屿的达悟族以银盔制作和拼板木船装饰工艺独具特色,太阳纹、人形纹及锯齿纹等形式运用,反映出海洋文化的内涵特质。
原住民工艺强调手工制作性质,从原料采集、媒材整理到制作均借助手工,以噶玛兰族传统香蕉丝编织为例,整体香蕉丝材料的制作工序就相当费时费工。有些原住-群传统工艺有特殊制作习惯,制作者的社会属性及性别亦有区隔,例如阿美族古法制陶者均为女性,制陶过程当中必须遵守行为规范及禁忌;而传统排湾族阶级制度下的头目、贵族才可以从事木雕、陶器等专属工艺制作。原住民并无文字系统,传统技艺与知识均依赖口耳相传、经验相承、家族相传等途径。族-多就地利用环境资源,以藤蔓、植物纤维为材,制作藤编、篮编、网袋、器皿等日用品,男性族人也常借助简易-雕刻制作杵臼等生活工具。传统部落工艺品制作目的大多是因应生活所需,而非以纯粹美感展现为重。
原住-群的文化传统紧密连结於土地与自然生态,并根源於传统族群信仰、生活方式、祭仪和共同记忆。因此,原住民传统工艺呈现出各族群、家系及社区的条件与特色,保有手工、自然、人文感性、多样化等特质。由於-发展因素、社会型态变迁及时代潮流改变等背景,影响原住-群的文化发展,也导致传统工艺的式微或消失,如泰雅族纹面,就是一项消失的传统技艺。目前各部落均有不少传统工艺创作者努力传承,企图保存并延续族群工艺的传统特色,例如许多排湾族人致力於传统陶壶的古法制作,以及研究已失传的琉璃珠材料配方,部落工作室纷纷成立,结合现代媒材及技法,创新传统工艺形式。
为了维系部落工艺传统与鼓励创新的发展潮流,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於2008年办理第一届原住-工艺师甄选及工艺精品认证,将原住民工艺区分为「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两大类别,甄选出21位原住-工艺师及40件原住-工艺精品。对於传统与现代的审查基准包括手工与技法等形式因素,以泰雅族织布工艺为例,「传统工艺」强调以手工古法制作的传统服饰织品,而「现代工艺」则是应用传统纹样的设计,并以机器量产各式提袋或织件饰品;在原住-传统木雕方面,传统木雕着重於技艺的呈现,现代木雕则是结合神话传说的故事性,将文化内容转化成具有功能性的产品或装饰品。
目前原住民工艺者渐渐脱离传统部落工艺的制作方式,题材来源多元,涵盖抒发个人记忆、认同、以及文化省思等。族群间也出现类似的工艺创作内容和项目种类,例如原本并无雕刻传统的卑南族、阿美族族人纷纷开始创作木雕,衍生一股新工艺传统的创作风潮;此外,原本做为区分社群或个人地位象徵的族群图纹,也发生互相借引的现象。影响之下,原住民部落工艺的传统性、特殊性与族群区隔性似乎趋缓,一种类缘性、普同性审美的原住民式风格正在发展成形当中。
中文关键字:原住民 , 工艺 , 传统技艺
英文关键字Indigenous people , art crafts , traditional artistic skill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