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髹饰录》曾记载雕刻技巧,连刀要藏锋清楚、压花要忆起圆滑、锦纹要纤细精致,才能免於「雕漆四过」:「骨瘦(暴刻无肉)、玷缺(刀不快利)、锋痕(运刀轻忽)、角棱(磨熟不精)」之缺点。
「雕」是利用工具,去除掉不需要的部份,塑是点线面的累加堆砌成型。以下就漆後雕的「剔红」技法,加以叙述如下:
红漆经层层髹涂堆起一定厚度,在红色堆漆施以雕镂,雕刻出生动花纹,雕镂後其表里一致,刀路清晰可见。而「剔」则是去除不要部份,有清除使之美观的意涵。
剔红在北京通称「雕漆」,其含义比剔红更广,因此剔黄、剔黑、剔彩等也都包括在内。在漆器胎体上层层积累漆的层次,到一个相当厚度,然後用刀雕刻出花纹的做法。从剔红花纹刀口的断面,有时可以看出施漆的道数,但不容易数得精楚。明清时期,剔红有肉薄道数较少的,也有多到五六十道乃至百道以上的。另一方而每道漆层的厚薄,各器也有出入,因而古代剔红实物,厚薄很不一致。明代雕漆,尤其是明早期的雕漆,花纹尚肥腴饱满,漆层薄了是刻不出来的。漆层厚,费工又费料,速成求售的制品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剔红漆色有深红近于紫色的,有正红的,有色浅而略呈黄色的,自以顔色纯正、光泽明亮者爲上。至于刀工的精粗优劣,出入就更大了。
剔红雕漆闻名于世,属宋、元、明、清以来最为亮眼、尊贵、独特的加饰技法,一件作品古书上写着「漆朱三十六遍为足」,实际上有的多到一两百层以上者。世界各着名博物馆皆典藏有中国雕漆作品,是世界艺术宝库杰出代表之一。台湾故宫博物院典藏之漆器,几乎全数属剔红作品。
台湾曾有赖高山先生於1964-1981年间,制作剔彩项链、盘、瓶、平面挂饰等雕漆制品,至今已无人从事这项工作。
参考资料
下一篇: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中心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点通模拟考试2010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