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生活 > 生活

生活

台湾原住民编器

分类: 生活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7-21

阅读 :385

台湾原住民是最早定居在本岛的住民,因为居住在地势险峻或交通不便的山地,因此与平地的住民们接触甚少,形成特有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器具,都是来自於智慧与技术的结晶,由於材料取得容易,并可自行编制的优点,因此不管在狩猎、农耕、渔捞、贮藏、搬运、运输器具等,大都以竹、藤为材,经加工编制而成的。

台湾原住民编器的编制材料,大多取用竹材,以竹皮或竹杆劈成竹篾,再运用各种编法编制而成的;藤材坚靭可弯曲,是仅次於竹材的材料,适合螺旋编法;月桃也是编材之一,产量较少,多用来织蓆、编篮等。

台湾原住民编器用途为:

1.搬运工具:台湾原住民除了东部平地有牛车搬运外,运送物品都是以人力搬运,而最普遍的二种搬运方式为背负及顶载。背负是将物品装置在形状较细长、圆柱状或圆椎状的「背篓」中,将一对背带套在双肩,靠背搬运;顶载则是将一条背带顶戴於前额,以头部力量撑住、背篓靠背搬运。背篓大都是采用斜纹编法或六角编法编制而成的。

2.贮存用具:对於原住民而言,搬运编器通常也作为贮存之用,因此,专用作贮存的编器,编制技法较为细腻,并附有盖子。

3.盛装用具:台湾原住民大多以浅形竹笾盛装食物、菸草、槟榔等,且用斜纹编法编制而成。

4.渔捞用具:渔捞编器包括鱼笼和鱼筌。鱼筌以竹条编制绑紮而成,成漏斗状;鱼笼为竹篾密编成长方底、扁壶状;原住民常以鱼笼和鱼筌来捕获鱼虾。

以下叙述台湾原住民各族的编器特色:

1.泰雅族:编器有背篓、网袋及藤编容器等。以竹、藤为材编制的「背篓」,是泰雅族妇女盛装农具、背负婴儿上山工作之用;用背篓背负重物时,必须把双手握紧背带两端,以减轻头部顶载的负担,及防止背带向後滑落。以藤为材的藤编容器,分为外出背用及室内之容器两大类。用苎麻绳或苎麻线网织而成「网袋」,通常是猎人用的背具。

2.赛夏族:常见的编器包括米笾、米筛、种子篮、背篮、提篮、线篮、便当、食篮、置物盒、藤帽、甚至放置祖灵象徵物的神圣小藤篮等。编器使用的材料主要为竹、藤两种。赛夏族的背篮主要是双肩带式的背篮,靠肩膀的力量扛物;传统的背篮形式,呈喇叭型、上为敞口呈圆椎状、下为图柱状的背篮。主要用来盛装谷物,多以斜纹法编成细密无孔。

3.布农族:常见的编器有盛装搬运篮、工具篮、菜肉篮、置汤匙篮、储存篮、筛子、圆形便当盒、收藏篮、肩背、头额顶带、网袋等。编器使用的材料主要为黄藤及一种外观颇似藤,名叫TALUN的植物。

4.鲁凯族:常见的编器有背负搬运用的大小背篓及额带、贮放用的有盖方盒、盛置东西用的大小竹笾及竹豆、安置婴儿的儿篮及盛装婴儿排泄物的随身携带草篮、遮雨及服丧用的尖顶型雨笠及龟甲型雨笠、烤芋头乾用的架子与筛子,编器皆以竹为材。月桃是另一种重要的编器材料,鲁凯语称为「salhi」,多利用茎部来编月桃蓆及婴儿用竹篮用。

5.雅美族:常见的编器有兰屿竹芋笊篱、藤制背笼、饵笼、盛笼、首饰笼、衣物笼等,编器主要的材料有竹、水藤、山林投、兰屿竹竽、乳藤及椰须等。雅美人的工作帽,以马尼拉麻皮、山林投、水藤、乳藤及椰须为材编制,功能为遮阳、避雨。藤盔是雅美族男性参加战斗或丧礼时所戴,以竹篾与藤篾为材,因质地粗、厚,可抵挡战斗时猛烈击打。

6.排湾族:常见的编器有婴儿摇篮、底方口圆的篮子、簸箕、竹豆、背篮等,通常以竹、月桃及藤为材编制而成。

7.邵族:常见的编器有祖灵篮、提篮、饭盒、背篓、背篮、鱼筌、虾筌等,常用的材料为藤、竹子及毛枝。

台湾原住民的编器不但具有实用的功能,因编制技法呈现的各种造型和纹样也增添了艺术气息,与其服饰、配件一般,已成为原住民文化的代表,可惜随着汉文化的入侵及人口迁移,台湾原住民编器技法已渐渐流失。

参考资料

    原住民艺术-各种用途的编器。http://.tacp.gov.tw/ART/arts/weave/weave3.htm

下一篇:南投窑(南投烧)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四角窑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