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级别:传统艺术
种类:传统工艺美术-其他服饰
所属族群:原住民族布农族
保存者/保存团体:施菊花
评定基准:艺术性:具有艺术价值者特殊性:构成传统艺术之特殊艺能表现,其技法优秀者地方性:传统艺术领域有价值与地位,并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显着者
公告日期:2011/05/30
公告文号:花莲县政府府文资第1000091492B号
发文日期:2011/05/30
主旨:检送本县传统艺术「布农族男子传统服饰编织」、民俗及有关文物「花莲县丰滨乡Makotaay(港口)部落阿美族illisin丰年祭」登录公告乙份,请 查照。
备查提出日期:2011/05/30
备查日期2011/05/30
所属县市:花莲县
所在地:花莲县卓溪乡
代表图像来源:承办人自行拍摄
登录(废止)理由及其法令依据: 1. 一、传统服饰是布农族男子身份与认同的表徵,该布农族织布技艺在物质文化及技法(水平织法)均有其价值,深具艺术性、特殊性及地方性。二、施菊花君(Muia Sunavan)使用传统工具,其织物图案除保留旧有图样外,同时具备加以变化的创造力。 2. 文化资产保存法第59条及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登录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第2、4、6条。花莲布农族妇女施菊花(Muia Sunavan)女士,小时看到母亲和部落妇女会在冬天或利用闲暇时间织布,而因对织布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过因在家中排行老大,又母亲早逝,需分担家务工作,後嫁人後更没有时间学习,一直到59岁时参加卓溪乡民俗活动,得知有位阿嬷愿意传承织布技艺,才有机会学习布农族的织布技艺,当时为学习还每天晚上从卓溪乡仑山村,骑40分钟的机车到万荣乡马远村拜部落老阿嬷学艺,就这样学了3个月之久。今年已经78岁的施菊花女士除使用传统工具,保留传统布农织法,习得布农族传统织布及男子传统服饰制作外,也花了不少时间与心力摸索研究,近20年的学习与创作时间,让施菊花女士的织物图案除旧有的图样外,还多了许多变化。花莲县文化资产审议委员会委员在实地访视施菊花女士与勘查後认为,「施菊花的作品除保留传统图案外,同时具备可变化的创造力,增加部落服饰成为手工艺品的性格。」在布农族传统织布技艺已渐式微的现今,更应受到重视和保存,便开会通过把布农族传统服饰编织登录为县级文化资产。同时,施菊花女士也期盼有更多部落年轻人学习传统织布技艺,让这项技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传统服饰编织是布农族代表性的织造技术,尤是表现在精致的织纹里,更是台湾原住民族之中最高明的,特别是布农族的服装大多以手工编织,颜色先以沉稳的深暗,再掺以热情的红、蓝色,後逐渐明艳开朗的黄、红色,且呈几何多变化图形花纹,花纹有三角纹、曲折纹、条纹、菱形纹及方格纹,其中常见的纹饰中的菱形图案则与神话传说相关。
布农族衣服的穿着具有场合性,耕作、打猎以及平时家居有不同的区别,特别是在举行祭仪时一定会盛装出席,服饰均是运用鲜艳色彩的织线编织出复杂图纹的;而且服饰在布农族的生命礼俗中,也是具有其特别意义,如男孩约在三岁时,母亲会帮他编织第一件的外敞衣,在十七、八岁时,会正式穿上生平第一件缇花外敞衣,同时也表示具有参与祭祀典礼活动与饮酒的资格。此外,传统服饰也是布农族男子身份与认同的表徵,如布农族勇士猎到百只以上的山猪,除可着红色服饰外,也可以在服装手臂上饰山猪牙环,以表彰英勇事迹,相反的若没,其社会地位便相对较低。传统织布方式是使用水平背带织布机,妇女席地而坐,双退伸直顶住木箱,将丝线环绕,以木片穿梭在其中,编织出平行或垂直的线条布匹,并用其他材质或是颜色的线夹入经线,运用嵌织、夹织等技巧,织成美丽的几何图形,更显布农原住民的服饰文化在物质文化及编织工艺方面,深具艺术性及特殊性。花莲县文化局表示,花莲县目前已登录的文化资产中,有4项民俗及有关文物,及「布农族男子传统服饰编织」一项属传统艺术,这些非物质性的文化资产展现了花莲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美学的独特性,再透过学习、记录等工作持续保存与活用,以达到文化资产的永续经营。 ?
中文关键字:布农族男子传统服饰编织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