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北京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现存最早的景泰蓝是元代的产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大约在中国的元朝时,『搯丝珐琅』就由传教士自中亚传入。当时中国已具备了铸铜的冶金技术及玻璃、琉璃的制作知识,并且懂得控制锻烧的温度,具有发展景泰蓝的良好条件。中国人吸收了这种珐琅器的制造技术,经过改良,成为特有的一项工艺技术。明朝景泰年间,这种珐琅的制造非常盛行,工艺家们找到了一种深蓝色的蓝釉材料,利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华丽典雅,这就是今天使用的『景泰蓝』。清代乾隆年间,更采用延伸性良好的纯铜作原料,於是,景泰蓝工艺的发展达到巅峰。
景泰蓝又称为『掐丝珐琅』,是珐琅种类中的一种,此外还有『内填珐琅』、『画珐琅』等;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
【掐丝珐琅】
(一)先用紫铜制胎。
(二)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并用焊剂或植物胶将铜丝附着於胎面,即为『掐丝』。
(三)再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
(四)反复烧结,磨光镀金。
【内填珐琅】
在胎面上、刻划、腐蚀、敲击出各种图案,然後在凹处烧出一层透明的珐琅色。
【画珐琅】
在金属或瓷制的内胎表面先烧制一层不透明白色珐琅为底,然後在上面彩绘花纹或涂上面釉,最後烧制完成。
精美的景泰蓝制品胎骨厚重坚实,色彩润泽鲜明,搯丝整齐匀称,镀金灿烂光亮;玲珑的造型,千变万化的图纹,散发出一种古雅的风格。景泰蓝的制作工艺运用了青铜工艺和瓷器工艺;结合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珐琅器的传入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瓷器制作在元代以前以单色为主,从元人开始,就在瓷器上彩绘纹样;明代以後瓷器的填彩、傃丽瓷器和法华器的兴起,将瓷釉艺术的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民国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台湾景泰蓝工艺极盛的时期,制造的厂商有两百多家以上,大部集中在台北县板桥、万华一带,作品以复古的中国风味取胜,并受到国外市场的重视,因此,台湾被称为『景泰蓝王国』。可是在民国七十一年时,因发生景泰蓝幅射线风波之後,使得制造的厂家面临重重危机,并受到打击,市场也渐渐式微;近年来,这种传统的工艺品在台湾再度受到瞩目与重视,许多人运用现代化的机器与工技,融合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制造出各种精美的景泰蓝饰品、艺术品与器具等,使得传统的景泰蓝工艺延续并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