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台湾竹工艺的发展起源於先民的移入,因就地取材,以随手可得之竹材自制实用的日常生活器具,如家具、农具…..等,几乎食衣住行育乐皆离不开竹子,来因应俭朴生活之所需。光绪年间因竹制品自大陆输入,台湾竹工艺行业及竹材、竹器行渐渐相邻聚集。当时竹制品的形式及技法,皆沿袭大陆华南系的传承。
直到日据时代,日本政府有意将关庙地区的竹制艺品销售日本,於是聘请日本、福州匠师来台教授,并在竹山、鹿谷办理竹艺传习所;此时竹山产品已设有产合组织,为竹山之产品作有计画的共同行销,除了有母公司外,还有卫星工厂及家庭代工制作及生产,大量制造产品外销,当时有竹制品输出美国,竹制扇骨及竹帘运往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後,各国经济重整,国际市场对竹制品如竹竿、钓竿、伞柄等需求大增,日本、台湾皆积极推展外销,另以原竹输出为大宗;而台湾在民国三十九年左右,也因农业恢复发展,因此竹斗笠、畚箕、插箕、米笼…等内销供不应求。
台湾光复後,政府自民国四十二年起实施四年经建计画,积极推动手工业,目的在推广输出,创造就业机会,以稳定经济及成长之任务,因此在美国的援助下,成立「手工业推广中心」,在关庙、鹿港、布袋、南投、花莲等地设立训练所,除培训人才之外,并努力开发产品,并积极推广外销。此时,台湾的竹编技法及样式在美国设计师的指导及国外订单的要求下,逐渐成型。
民国五十年以後,由农复会统筹及推动本省有关竹林培育及产品之改进,并与相关机构合作一系列的发展计画,对竹山地区的竹制品产业发展有关键性的影响。各关键阶段分述如下:
民国55-56年,为支援竹山镇瑞竹林业生产合作社,创建我国第一座竹材防腐工厂,大量制造生产防腐竹杆、竹片,供应作为香蕉支柱、蚵柱、菇舍等用途,延长竹材使用年限,并降低农民生产成本。
民国62年由农复会、工业局、建设厅、县政府等机关共同筹划设置「竹山农村工业区」, 以借镜日本「木工团地」专业加工区方式,对於竹材加工业之现代化甚有助益。
民国65-67年,协助大鞍林业生产合作社设立竹材综合利用场,兴建竹材分级分段处理场、竹片加工、乾燥等设备,制造球拍、装饰盒、地板、家俱等高级产品。
民国67年起,委托土地银行及中小企业银行,协助竹山农村工业区及台南关庙一带居民办理竹材加工业辅导贷款,解决机器采购资金或营运周转金的问题。
民国68-69年,由竹山高中美工科办理竹材加工建教合作计划,以培育技术人员。
民国68年起,设置竹材加工试验研究所,为创新竹材高层次加工技术,在科技重点计划「竹材加工综合利用」项下,协助林业试验所、台大、兴大、屏东农专等,实施竹材之物理加工、塑合板、合板表面处理、制浆造纸、乾燥、防腐等试验研究工作。
竹山地区以得天独厚之竹林、竹材为後盾,并在政府的辅导补助下,培训人才、开发设计产品,努力研发新技术及应用,促使竹制品产业蓬勃发展,为竹山镇带来经济繁荣的景象。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