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的使用在西周早期就已开始,称之为「邸」。最初是为了挡风和遮蔽之用,後来不断发展,品种趋於多样化,不仅有高大的屏风,也有较小的屏风,也有较小的床屏、枕屏,有专用的,也有纯装饰性的陈设品。汉唐时期,几乎有钱人家都使用屏风。其形式也较前代有所增加,由原来的独扇屏发展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叠,可开合,汉代以前屏风多为木板上漆,加以彩绘,自从造纸术发明以来,多为纸糊。屏风的种类有地屏风、床上屏风、梳头屏风、灯屏风等;而若以质地分则更多,如玉屏风、雕镂屏风、琉璃屏风、云母屏风、绨素屏风、书画屏风等等,不一而足。明代以後出现了挂屏,已超出了屏风的实用性,成为纯粹的装饰品。 早期台湾的农业社会,因为竹材随手取得之便利,因此有竹屏风之产生。
以前人将竹屏风除可做为装饰用外,也可用来挡风或隔开、遮掩房室,有分隔室内空间内外之效果,更常见於阳宅消灾解厄之用。以风水地理而言,屏风有藏风聚气、趋吉避凶的功能,可用於改善居家气场之脉动,进而改变磁场,对个人的运势助益颇大,对家运更是有潜移默化的功能。从古至今,屏风在家饰上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以屏风做个简易的隔间或装饰,高雅大方又具艺术气息,兼具有艺术性及实用价值。
竹屏风的制作方式,乃使用了竹粗工的凿、弯、折、接等技法形成架构,再以竹细工之各种竹编基本技法,编织出富有艺术气息的竹屏风。
参考资料
竹编工艺,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民87。台湾传统工艺之美,庄伯和、徐绍仁合着,晨星,民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