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粧佛的制作过程相当隐密。从开斧到完成後的开光点眼,每个阶段都须遵守既定的规范,并适时举行宗教仪式。
(一)开斧:以掷筊(博杯))方式取得神明答应雕刻分身的圣杯,再由粧佛师傅、择日先生或神明指定吉日良辰来举行开斧仪式。从此,粧佛师在整个粧佛过程必须吃斋、净戒。
(二)打粗坯:粗略雕出神像的大致架构,是为粗胚。
(三)细坯修光:粗胚除脸部之外,将全身的细部修成完整样貌,并以砂纸将表面磨至光滑。
(四)开面:雕出五官表情。
(五)打底漆:刷上底漆,以修补木头的毛细孔、填补凹痕。
(六)入神:透过入神仪式,祈求神明将神力注入雕像内。多在牵线、安金与彩绘之前举行。
(七)牵粉线(牵线):用漆线(福州派)或粉线(泉州派)勾勒出服饰线条。
(八)粉面开眼:涂上脸部、手脚的颜色,并画出五官。
(九)上彩绘:将衣饰涂上颜色。
(十)栽须:以塑胶毛、动物毛或蚕丝为胡须。先在神像钻小洞、填入黏胶,再一一将胡须塞入细洞。
(十一)安金箔(安金):在神像表面贴覆金箔。
安金之後,整个粧佛过程才告结束。雕刻好的佛像尚须举行开光点眼的仪式,才能接受人们的供奉。
台湾的粧佛技艺源自福建,可分成泉州派、福州派,漳州派三派。前二者盛行於彰化鹿港与台南一带,後者以台北为主。清领末期至日治初期,本地粧佛师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国民政府迁台的二十多年是粧佛业的全盛期,鹿港、台南的名师辈出。台湾虽还保有这项传统技艺,但因顾客减少,也面临失传的危机。
中文关键字:神像雕刻 , 雕刻 , 入神 , 彩绘 , 安金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