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品质良好的陶缸具有乾爽、防渗透及耐酸硷的特性,胜过现代塑料或不锈钢制品,有利於长期保存食物之风味,即便科学发达的今日,最优质的酱油仍须於陶缸发酵以成为醇酿。
缸的制作多以圈泥法为之,分2~3节接合组成,并以容量区分为1斗,1.5斗、2斗、3斗、4斗、6斗、8斗、12斗缸之单位,12斗缸俗称「石斗缸」。缸的尺寸,其高度约等同於腹径,12斗大缸最大腹围直径约80公分,高度亦同。
缸器成型方法分为两类,6斗以下小缸器则分两阶段制作,第一阶段先以手拉坏法打底,完成下半部,之後上半部再加4段圈泥,以手挤坯加以拍打完成,称之为「续坯法」。6斗以上之大缸器以「手挤坯法」圈泥制作而成,一般坯体分3段制作再接合之,经拍打紧实後,再加以版型纹样装饰而成,台湾制缸的表面纹饰以直线或螺形纹为主,有时并加以制作窑场的名号之浮雕纹。
缸器做为主要储水器物,胎质必须要求致密不渗水,其烧成火度介於1200℃~1230℃之间,视黏土耐火度而定。台湾地区缸器的烧成,早期多使用木材窑烧,窑烧时器皿表面覆以自然掉落的木灰,与坯体中的矽石成份产生共熔成美丽的灰釉,窑烧火痕加以流动的釉彩交融,形成一件件各自美感天成的灰釉器,具有耐人寻味的天然美质,这是早期灰釉缸特别为收藏者锺爱的因素。台湾地区於日据时期则已引进现代化学铅釉,业界亦多使用重油燃料窑烧,此时缸器生产更具效率,但强烈光泽的釉面,其美感大不如前。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