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建立年代】清康熙24年(1685)
【古蹟位址】马公市西文里104 之7 号
澎湖孔子庙的前身是创建於乾隆31年(1766)的文石书院,日治时期,地方士绅为了保护书院,利用-人崇孔之风,向日军声称为孔庙并改祀孔子至今。文石书院创建时,就在头门三间的中架上祀有魁星楼,道光9年(1829)改建魁星楼於书院巽方〈东南〉,以取文明之象。
文石书院兴建,开启了澎湖文教的先声,书院陈列史书极,文风鼎盛,可惜光绪11年(1886)中法战争爆发,法军大肆毁坏了文石书院百余年来的传承,图书、讲堂俱毁。日治时期,书院经过重修,改祀孔子;-51年(1962)再度整修,拆除破损殆尽的六栋雅致古厝,改建大成殿,即今孔庙现貌。平时孔庙并不-,只能在台阶外端祥这座现代孔庙。文石书院(孔庙的前身)於-91年(2002)年底、书院内石碑於-92年(2003)年底,皆经县政府评列公告为「历史建筑」。
从〞至圣庙〞牌进入孔庙前庭,步道的右侧有一座古老的阁楼,此即登瀛楼。登瀛楼为故文石书院仅存旳遗迹,建筑为前清传统式中国风味的阁楼,上下两层,古朴中透着些许些华丽,门墙、窗棂、檐角都修饰得极其精致。登瀛楼因地势较高,展望极佳,可远眺风柜半岛及澎湖周边的碧海青天。从步道前行穿过白色圆形拱门,在尽头处即可见掩映於老榕下的大成殿,因建筑时间较晚,大成殿屋已不用飞檐,而是平整端庄的-琉璃瓦,屋脊两端各有一向上突起的修饰物,看来更简单朴实。
文石书院内的5面石碑,以及施琅靖台碑记的建造时间和特色如下:施琅靖台碑记刻於康熙24年(1685)左右,碑记的内容是施琅自述平台的事功,额刻龙纹的花饰,边框也装饰有龙纹的图雕,原碑初立在施公祠,辗转移到马公市公所前庭,近代再迁移到孔子庙前院,但不知何时、何人把碑文全部磨平,虽然碑文已遭磨平,但石碑本身的雕刻仍具有历史价值。
文石书院门额,刻於嘉庆4年(1799),额刻皇清、双龙纹饰,边框花饰;倡捐襄举宾兴记,刻於道光23年(1843);孔子庙重修捐题碑记,刻於昭和6年(1931);古蹟保存所记,建於昭和6年(1931),额刻4 幅团寿纹饰;圣庙重修落成记,刻於昭和6年(1931),额刻双麒麟、洛书、山川等纹饰。
参考资料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澎湖县文化局,《澎湖风情现 菊岛文化传》澎湖县马公市:澎湖文化局,2004台闽地区历史建筑资料库,-b.cro-a/default.asp澎湖县文化局,.p--cc/-in_spring.asp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