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

百科

流流社

分类: 百科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0-22

阅读 :475

平埔族噶玛兰人旧聚落流流社,位於宜兰五结乡季新村,位於冬山河下游南岸,与亲水公园隔河相望,是兰阳平原上残存的噶玛兰旧社之一。

清代史载噶玛兰聚落有36社,约五千人,兰阳溪以北有20社,主要分布在宜兰河流域的礁溪、壮围和宜兰市;溪南有16社,主位於冬山河流域的五结、冬山和罗东,流流社即是溪南16社之一。在18世纪末期,-在兰阳平原北端建立起第一个-聚落---头围之後,噶玛兰人的土地就在-巧取强夺之下渐渐流失,族群也被同化,在吴沙开兰之後的两百余年间,这些最初的平原地主多已消逸无踪。

流流社的聚落早期噶玛兰人多傍水而居,或居於平原上凸起的高地,以农耕、渔猎为主,过着乐天悠游的初民生活,「流流」二字由噶玛兰语音译,意思是地形细长或水流冲积之地,流流社址即位於冬山河南岸的高凸沙地上。流流社社址原不在此,19世纪末期因兰阳溪水患被冲毁,於20世纪初沿冬山河支流形成聚落,清代文献里,此村社於当时尚有噶玛兰後裔42人。

有关流流社聚落形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由母社婆罗辛仔罕社分出,建社之前是母社的狩猎、游耕地,距今200余年;另一说则认为荷治时期即已建社,由来不明,距今约300余年。无论如何,流流社今已成为兰阳平原上噶玛兰旧社的代表了。聚落入口耸立着一颗高大的橄榄树(大叶山榄)为聚落地标,早期马偕牧师当年游经之处,就会设立教堂并栽种几颗橄榄树,流流社内的橄榄树,相传即为马偕牧师所植,加上树形高大,果可食用,又能做染布材料,故亦深受噶玛兰人的喜爱。

目前兰阳平原上的噶玛兰人虽多已汉化,或迁徙至花莲或台东,流流社内仍留有少数後裔经营噶玛兰风味民宿与文物馆,已成为宜兰旅游的新兴景点。

 

参考资料 曾振名,《流流社社会人文资源调查报告》,宜兰:宜兰县政府,1998。詹素娟,〈族群、历史与地域-噶玛兰人的历史变迁(从史前到1900年)〉,国立-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1998。伊能嘉矩,〈宜兰方面にぉける於平埔蕃の实查〉,《东京人类学会-》,-7-98。阮昌锐,〈兰阳平原上的噶玛兰族〉,《-文献》17(1):22-43,1966。陈淑均,《噶玛兰厅志》文丛160,台北:台银经研室,1963。

下一篇:泗湖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东涌灯塔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