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宜兰市旧城南路(中山公园内)
县定古蹟
宜兰高山上之原住-泰雅人,曾有出草猎首的习俗,尤自吴沙入垦兰地後常与-发生冲突,清朝数次派兵围剿徒劳无功。至日治时期开始重视理番政策,日明治42年 (西元1909年)以-逼其屈服,要求南澳与溪头两社不得再有出草行为,并将过去所猎取的人头交出。当时宜兰仕绅(波江野吉太郎、江锦章、李绍宗、陈抡元及蓝新等)为抚慰这235个先民首级在天之灵,并纪念族群间由对立冲突至和平的历史,乃发起捐款兴建了这座与传统石碑大不相同、形制颇为特殊的献馘碑纳骨塔,塔下深埋泰雅人所献出的武器、与所馘猎的头骨。
献馘碑位址初定於员山堡金六结庄(今宜兰高中),初名为「首塚纪念碑」,但因该地地盘不稳,而迁至宜兰神社公园(今宜兰市中山公园)内,并正式定名为「献馘碑」。献馘碑总高29尺6寸,碑板石材为来自大南澳的大理石,因此具厚重感及古典巍峨之外观,其塔之形式与一般碑碣较不相同,由下而上分为台基、基座、碑身、碑顶等4个部分。台基扁平,长宽约26尺,其上基座4个角隅突出,以强化沉稳之效果,中央鑴刻设碑缘由,其为前清廪生林拱辰撰於日明治42年(西元1909年)3月,基座内应埋有首级,并以卵石及沙夯填。塔顶为圆顶、下有线脚与塔身相接。塔身为圆柱体,上刻「献馘碑」。
参考资料 【史蹟之美-宜兰市献馘碑】,.lanyangnet/-istory/-tml/illink1.-tm 【献馘碑】,regatta.ilc.edu/tourist_spot/04-01.-tm【献馘碑】,.lanyangnet/ilpoint/il11/-tml/frame.asp?url=link1.-tm【行动历史-宜兰市乡土史地实践社群】blog.ilc.edu/ilan/blog/1/post/10/122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