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

百科

澎湖锁港遗址

分类: 百科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1-10

阅读 :411

锁港遗址位於澎湖本岛东南之海滨,海拔高度在十公尺左右,距离现在的海岸线约五百公尺,遗址的总面积估计在一万至一万五千平方公尺之间,但是约有一半的范围已经遭到筑屋工程的破坏。锁港遗址在澎湖的「细绳纹陶文化期」中最具有代表性,所以这个文化期也叫做「锁港期」。澎湖细绳纹陶文化的特徵,是其陶器多以较细密的绳纹印纹作为装饰。其年代大约是在距今4300至4700年前,也就是在4500年前左右。

  臧振华先生曾在这个遗址发掘了二二七?五平方公尺,出土的文化和生态遗留相当的丰富。文化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和贝器等。陶器以小口鼓腹圈足罐和敞口圜底钵为主要器形,但是口缘的形状多变化。有的陶罐还带有折肩、纹饰以细绳纹为主,多施於颈部以下;此外还有彩绘纹和篮印纹。除了陶器以外,锁港遗址还出土了许多陶质手环,颜色有红、黑两种,外缘多划刻有羽状纹或线条纹。

  锁港遗址出土的石器,以网坠为数最多,占全部的89%;而该遗址出土的生态遗留亦十分丰富,有贝壳、鱼骨、鹿骨、龟骨、儒良骨、鸟骨、和蟹骨等。贝壳是遗址中最主要的生态遗留。锁港遗址发掘的另外一项主要发现,即是四座墓葬的出土。这四座墓葬都是出现在贝塚的下面,无穴坑,但是有一定的葬式:头向南或西,仰身直肢或屈肢。

  从锁港遗址以及其他细绳纹陶文化遗址所获得的资料来看,这个文化期的居民已在澎湖定居,并且在澎湖的各个主要岛屿上形成了至少一个或数个大的聚落。这些居民的生业资源较较早的粗绳纹陶文化期更趋於多样性,除了贝类和鱼类之外,兽骨和鸟骨的比例明显增加;在生业工具上,捕鱼的网坠取代了采贝的凹石,成为数量最多的石器。墓葬出土的同位素分析,显示当时人的食物中,有相当比例的植物和海藻类。基於这些证据,我们可以推测,澎湖细绳纹陶文化期的居民,藉着捕鱼、采贝、狩猎、以及农作,对其周遭的自然资源作相当广泛的开采和利用。

  此外,考古证据显示,这一文化期的居民,也可能广泛地与澎湖群岛内、外地区,特别是-本岛的西南沿海进行交易。除了陶器和石器的原料或成品之外,他们还可能交易其他的物品和粮食等。

参考资料 臧振华1989〈地下出土的澎湖古史〉,收录於澎湖县立文化中心编,《澎湖开拓史:西台古堡建堡暨妈宫城建城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实录》。澎湖县:澎湖县立文化中心。页63 – 102。1992 Arc-aeology of Peng-Hu Islands.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ilology, Academia Sinica.

下一篇:澎湖良文港遗址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白砂仑定界古碑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