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方锡玉医师是-第一位进行骨髓移植手术的外科大夫,诊所名为「第一」是开启-医学领先之意,位在开封街1段32号的第一外科诊所,前身为「管野外科医院」,昭和9年(1934年)-人管野尚夫在此开设民间私人诊所,-四十四年转卖给陈春坡医生开设「长春医院」。1959年转售给在汉口街开设第一外科的方锡玉医师,名称即沿用至今。
第一外科诊所虽然不是台北市第一间私人诊所,但是,第三任的经营者方锡玉於台大帝大附属医院(台大医院前身)服务期间,研发「骨髓内输血」,1932年率先进行-首例骨髓移植手术,尔後方医师在外执业即取名「第一外科诊所」,并在大约1960年代初迁往开封街现址继续经营。
日前「第一外科诊所」继承人方锡玉之子方宏明,有意改建大楼,经台北市文化局协调後,於2003年5月5日指定为历史建筑,屋主也同意采立面保存方式,为这段-医学史上的佳话留下永恒的见证,当初在指定为历史建筑前,曾有许多争议产生,最後认定虽这栋建物虽非台北第一间私人诊所,也不是早年方医师进行骨髓移植手术首例的地点(时在台大医院进行),但背後曲折的人物典故事蹟,仍是早年台北医疗发展很重要的参考索引,因此与屋主协调後,屋主愿意采立面保存方式,为这段医疗发展留下见证。
建筑特色
「第一外科诊所」原本建筑是典型的昭和风建筑,後改建为黄褐色面砖三层楼建筑,即现存建筑样式,现今原建筑立面後缩融入高楼中,向上延伸却不失简洁线条的特色,新大楼并未剥夺旧建物的风采,仍存在有着1930年代微量和风元素的装饰意味。
目前建筑物虽已改变外观,新旧元素相加反而别风格,其实整栋建筑主体结构都换成现代的RC,除了保存旧建筑的风格,也补强了结构上的安全,但每个人的看法似乎不同,有人感觉整栋建筑似乎在视觉上像是折断,向上延伸也不协调,但是保存历史建筑的用心,在这栋建筑物开启了新的契机,活用旧建筑,似乎比铲除旧记忆来的更理想。
参考资料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网站.culture/.wretc--/blog/jessup&article_id=2072379.wretc--/blog/afboy&article_id=5125750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