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1.位置:宜兰市城隍街52号
2.建筑时间:明治30-32年(-7--9)
(二)历史沿革
宜兰市碧霞宫之设立与鸾堂及劝善局有密切关系。西元-5年-治台之初,宜兰士绅不甘受-统治乃延请新民堂扶鸾而得「宣扬忠孝,感化人心,劝人向善为要,不必回乡」之神喻,故在陈祖畴等17人发起下,於明治29年(-6)3月8日在坎兴街创立「坎兴鸾堂」以敬祀-穆王,作为忠孝节义之范本。同时「劝善局」庄赞勳等10人,有意与「坎兴鸾堂」共建庙堂,以宣讲四维八德,进而唤起-精神,故由兰地首位进士杨士芳号召建庙事宜,明治30年(-7)始购地兴工建庙,至明治32年(-9)正殿落成,计花费4,500圆,并取「碧血丹心望晓霞」定名为碧霞宫,同时将「劝善局」并附於宫内。
因此碧霞宫除作为精神教化及民间信仰外,尚有鸾堂与劝善局宣扬教化之功能,故有宣讲堂之成立,至今庙旁「武穆文史馆」中仍设有讲堂以为授课。在日治时期碧霞宫并曾开设「乐施社」施米棺以赈恤清寒。-86年(1997)11月19日因其特殊历史与奉祀岳王之独特性被县府指定公告为「县定古蹟」,以期能保存原有庙貌。
(三)建筑特色
碧霞宫之平面为略呈「H」型,中央为正殿与拜殿,两侧配有护龙。正殿面宽三开间、进深15架,屋顶本为红瓦燕尾脊,-52年(1961)重修时,置换为硫璃瓦。明间前檐墙为三关六扇门,左右次间下为洗石子砖墙、上置木窗。殿内木料本为福杉,大正8年(1919)修建时改为鸟心石、且未施雕刻,显现简朴之风。拜殿及山门因-50年(1961)之欧珀台风肆虐而重创,重修时为求坚固改为钢筋混凝土造而失原貌,例如本为单开间、马背脊之入口门屋,於此次重建时改为三开间四柱式之山门。左右护龙亦经过多次整修,屋架为穿斗式,外墙为斗子墙。-68年(1979)庙方於庙後增建公厠并於前埕搭建遮雨棚。-75年(1986)起庙方购置右侧空地及楼房并改建为「武穆文史馆」,与庙後方的杨士芳纪念林园共同形塑了此区浓厚的人文气息,成为宜兰旧城振兴计划中之一重要节点。
参考资料 -穆王宜兰碧霞宫管理委员会《「县定古蹟」宜兰碧霞宫简介》,宜兰:-穆王宜兰碧霞宫管理委员会,2000,pp17-20。苏美如《宜兰市志历史建筑篇》,宜兰:宜兰市公所,2001,pp75-80。中国-专校,1999,《宜兰县县定古蹟碧霞宫调查研究》,宜兰:宜兰县政府。
下一篇:玉丰窑业(蛇窑)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玫瑰圣母圣殿主教座堂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