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

百科

溪湖公学校校门及礼堂

分类: 百科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2-19

阅读 :433

建筑所在县市:彰化县

建筑名称:溪湖公学校校门及礼堂

建筑等级:历史建筑

建立年代:校门: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礼堂:昭和十三年(西元1938年)

公告日期:-九十一年(西元2002年)四月十日

建筑位址:彰化县溪湖镇二溪路1 段35 号

权 属:公有

壹、历史沿革

溪湖公学校建於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由当时溪湖区长杨集先生、三块厝区长李声洲先生发起创校,集资募款购置校地,并积极筹盖校舍,後改为溪湖国小。溪湖国小於昭和三年(1928年)四月一日迁移到现址後,邀请为-大学设计校门的工程师设计校门。并於昭和五年(1930年)四月一日设计完成,开始动工建造,隔年五月,校门的墨绿色石柱,搭配铁铸造成的门扉,正式竖立於溪湖国小前。到了二次大战末期,-因战事吃紧,物资短缺,钢铁材料不足,便在-岛内徵收物资,学校为响应政策,於-三十年(1942年)七月十五日,将校门的铁铸部分拆下捐出。-光复後,学校曾经两次重新打造铁门,将方矩形的形状改为尖形;为了方便吊布条或布置,所以在石柱上架设竹竿,之後又改为半圆形铁柱,成为现今日的模样。

溪湖国小礼堂为昭和十三年(1938年)四月一日由日籍校长板本喜章筹建完成『钢骨水泥大礼堂』。-五十六年(1967年)九月,第六任校长陈百年先生在礼堂东面种植榕树五棵。六十五年(1976年)吴炳生在校长在礼堂与榕树间搭建铁皮遮雨棚,便利通行。-七十五年(1986年)韦恩台风重创中-,礼堂原木门窗及屋顶受风灾影响,残破不堪,经当时黄石城县长勘查後拨款整修,改为铝门铝窗,与原始风貌已有差异。-九十一年(2002年)四月十日,文建会专家监定『溪湖公学校』校门与『礼堂』的建筑为历史古蹟,应加以保存维护。

溪湖国小之校门及礼堂是彰化县少数保存的日式建筑之一,有地区性历史意义。校门及礼堂皆为日治时期原物,反映溪湖镇文教设施与相关建设的历史情节,而且是师生及地区民众共同记忆之场所,为一处具纪念性之建筑物。

彰化县文化局办理「彰化县历史建筑溪湖国小校门暨礼堂修复工程」於九十三年(2004年)六月二十七日举办开工典礼。并於-九十五年(2006年)四月完工。

贰、建筑特色

溪湖国小礼堂,长约29.2公尺、宽23.5公尺,面积685平方公尺,挑高14.5公尺。主体构造为钢筋混凝土;墙身形式简单,没有繁复的拱圈、装饰等,南北两面山墙为砖砌构造,砖头排列方法为荷兰式砌法,墙厚约为1B,翼墙墙体则为混凝土浇置而成;屋顶属於二坡顶的屋顶,两坡屋面成人字型搭接,收头为硬山顶,山墙完全封住木屋架,屋顶收在强体上方,屋顶结构为芬式(Fink)钢桁架,上舖木橼条,覆以屋面板及瓦片。室内舞台纵深六公尺,面宽18公尺,两旁设有拱门形的厢房。东、西各设三道门、五座窗,采光通风良好。日治时期,礼堂只有在四大节日(-节、明治节、-节和过年)举行社祭时-;光复後对民众-,成为溪湖镇举办许多重要集会、活动的场所。

学校的校门是当时全台最高的校门,据说当时溪湖公学校校长为-亲戚,所以校门高度高於一般学校校门,又古语云「门高胜於厅後带绝」,所以後方的校舍檐高、穿堂等亦高於其他学校。校门柱为砖砌,面饰洗石子,原铁门扇为矩形,於二次大战末期拆除,光复後则重新打造为现今尖型铁门扇。最初的设计工程师也是设计-大学及台中师范学院等校门的设计者,所设计的建筑造型优美、设计幽雅。

参考资料 陈柏年等 《彰化县历史建筑—溪湖国小校门暨礼堂调查研究报告书》,彰化:彰化县文化局,2005台闽地区历史建筑资料库网站「-b.cro-a/build/area.asp」溪湖国小百年校史网站「.s-ps.c-c.edu/-istory/」

下一篇:稻草工艺文化馆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环氧树脂裂缝补强剂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