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 百科

百科

金门城北门外明遗古街

分类: 百科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9-13

阅读 :402

建筑名称:金门城北门外明遗古街

古蹟类别:历史建筑

种类:古市街类

位置:金门县金城镇金门城北门外

定着土地之范围:0007-0000~0009-0000、0011-0000~0012-0000、0015-0000~0020-0000、0020-0003~0020-0004

创建年代:明代不确定时期

所有权属:公私有

法令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

指定理由:1.创建年代久远者 2.具历史文化意义足以为时代表徵者 3.表现地域风貌或民间艺术特色者

公告文号:府文艺字第0930033435号

公告日期:2004/12/16

(资料来源: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网站)

历史沿革:

金门城建城於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原本为-目的而兴建,随着驻军与眷属等相关人等的移入,促成商业活动的兴起,在城内发展到了饱和之後,顺着城内的主要道路向外延伸,便在城外产生了市街,金门城北门外的市街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明代中叶创建。

明代中叶当时虽然金门城已经逐渐失去-作用,但是人口数量与商业行为仍然有一定的规模,金门城以东的聚落,如古岗、珠山、 欧厝、东沙、-、山前、贤厝、庵前等,多以北门出入,往来人口众多,经过整体规划建筑後,促成了北门外明遗古街,形成街市。但随着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总兵陈龙将县治北迁後浦,金门-经济中心转移,金门城重要性减低,北门外古街也趋於没落。-三十八年(1949年)以後,古街受到炮战波及,建筑坍塌严重,居民自行或请匠师修建,也开始出现防空洞,因此如今明遗古街所呈现的面貌实为揉合不同时期建筑的产物。

建筑特色:

金门城北门外明遗古街为金门城北门外的古市街,长约135公尺,建筑为连栋店屋组成的街屋形态,靠近金门城墙的一侧为南端,称为「街顶」,以岳帝爷宫为端点,岳帝爷宫背倚城墙。另一侧称为「街下」,端点为王公宫,与岳帝爷宫两庙相向。其後岳帝爷宫年久失修,将神祗移往王公宫,王公宫则重修为今回向殿。

金门城北门外明遗古街宽约三公尺,中央有宽一公尺的花岗石铺面,过去此舖面为零星石块铺设,两侧为夯实的土路,故雨天时人皆行走於石头上,以防泥泞。後因战乱摧残,路面受损,两侧住家感於行走不便,每户出资900元配合政府补助修补此街,将石块间隙缩小,并将土路铺上水泥,石路两侧铺设宽四十公分宽的撤车道。

目前金门城北门外明遗古街上主要建筑以一层楼的长条型传统店屋为主,整个范围内计有店屋二十四间,其他尚有宫庙(回向殿一间),传统一落四榉头五间及传统二落建筑一间,部分民居已改建为两层楼以上之钢筋混拟土建筑。原本街道的东西南北四处出口都设有隘门,白天开启作为市集,夜间则关闭让街区形成一闭锁防御空间,如今只剩古街北端的街下出口及西边巷弄内还留有石条遗迹。

 

中文关键字:金门城 , 明遗古街 , 历史建筑

参考资料 陈炳容,金门城,地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江柏炜,金门城北门外明遗老街建筑修复与再利用调查研究,金门县文化局,2006米复国,金门与澎湖地区传统聚落及民宅之调查研究,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95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网站.-ac-/-ac-/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WA09602001298&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2&menuId=302&siteId=101

下一篇:邓长寿洋楼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阿莲乡中路村吴厝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