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至日治时代台北县新庄、三重一带的行政区名称,管辖今淡水河西岸平原,西以林口台地为界。兴直为原住民语言,原义不详。18世纪中叶-进入开垦,称林口台地为兴直山,山下平埔称兴直埔,地权属武W湾社、摆接社所有。-聚落形成後,称兴直庄,属淡水保。18世纪中叶由於刘厝圳、张厝圳相继修筑,本区被称为「平原广阔,水田肥美,实为台北要区」,位在兴直埔的新庄街,因为商贩云集,烟户甚众,成为北台最重要的政经重心,当时民间契约已有「兴直保」之名,官方文献则至19世纪始称本区为兴直堡,下辖十九庄。日治初期尚保留堡制,-8年-总督府於辨务支署下,将各街庄分区,兴直堡辖下分为三区,管辖四十六街庄,属新庄支署,堡制至此废除,兴直一名亦废弃不用。
参考资料
〔★陈宗仁,《从草地到街市:十八世纪新庄街的研究》,1996〕〔→武S湾社、刘厝圳、张厝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