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州名取其位於-中部之意,行政区划形成於1920年(大正9年)的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将原台中、南投两厅合并为台中州。
1920年进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划定了日治後半叶的行政统治蓝图。日治时期利用各项市区改正与都市计画,对台中市街积极营造,使得-中部的区域中心由原先清代的彰化城(街)、鹿仔港街,北移至台中市街。不同於往昔彰化城与鹿仔港街行政、商业机能分立的景象,台中市街担负起台中州的行政、商业核心双重角色,成为中部地区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战後更为全台仅次於台北、高雄的第三大都市。以台中市为首的台中州,下包含有丰原街、东势庄(後升为东势街)、清水街、彰化街、员林街、北斗街、南投街、集集街、埔里街、竹山庄(後升为竹山街)10个地区中心,再利用地区中心统合所属郡下的各个街庄,使得台中州下构成一套层层分级的中地都市体系,各都市所在地的信用合作社、金融业、公司行号等皆蓬勃发展。
州内东西横贯的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浊水溪等大河,自清代以来的季节性洪泛屡次造成沿岸居民生命财产极大损失,大正年间以後-总督府积极地对於各河川进行筑堤整治工程,约束河川的频繁改道,不但保障了居民生活,广大的河川浮覆地更成为资本家与岛内外-者的新天地。
在物产方面,州下不同的地形特徵成为多样化农业经营的最佳舞台。台中州地势呈现东高西低,由最东侧的中央山脉山棱线向西,渐次下降至滨海平原。东部的东势、能高、新高3郡山地面积广大,为主要的山林产业分布区,设置有八仙山林场开发中高海拔的温带及寒带林,林场以蕴藏桧、红桧等珍贵原始林为一大特色。其余郡市或参杂部分的丘陵、台地,但大致以平原为地形主体,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浅山丘陵多以生产樟脑、芭蕉、凤梨、柑橘、桂竹等农产为主,广大的平野则为稻米与甘蔗的生产地,如丰原的葫芦墩米、员林的青果。此外,利用初级农产品加工的制糖、凤梨罐头、大甲帽蓆蔺编、制麻等工业都相当着名。
为便利物产集散或人民往来,日治时期修筑有纵贯铁路台中线(今纵贯线山线)、海岸线(今纵贯线海线)、指定道路、私设铁道、手押台车道等多条交通线路,各条交通线以台中市为中枢向外放射,连络州内、外各地。在岛外交通方面,西部海岸线开设有梧栖、鹿港两特别港,做为与中国对岸的贸易口岸,输入棉布、海产、酒、纸等物品,输出州产的米、砂糖、青果。由於台中州无国际港可与内地(-)往来,因此州下的米、帽子、芭蕉、砂糖等重要内地移出品,仅能藉由铁路或纵贯道路,运输到北部的基隆港或南部的高雄港,再转运-。日治後期为-中部无港的情形,乃计画在梧栖兴筑新高港(今台中港)做为新的国际港,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告中止。
中文关键字:台中市 , -中部 , 新高港
英文关键字Taic-ung City , Taiwan Central Region , Sin-Gao Harbor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