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技术 > 地理

地理

花莲港厅

分类: 地理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0-04

阅读 :366

日治时期-东部的行政区,厅治设於花莲港街(今花莲市),1940年(昭和15年)陞花莲港市。西界中央山脉主分水岭,东临太平洋,南以璞石阁支厅与台东厅为界,相当於今日花莲县。

旧称奇莱,「花莲」之名始见於沈葆桢奏疏:「花莲溪东,注其水与海涛激荡,迂回澎湃,状之以其容,故曰洄澜,後之人谐为花莲,至今沿袭之」。1909年(明治42年)-总督府进行地方制度改革,将原本归台东厅管辖的花莲港支厅及璞石阁、成广澳两支厅大部分区域,划归新设立的花莲港厅管辖,确立花莲港厅范围,东-行政就此分化为南北两端。由於花莲平原比台东平原更广、住民更少,更易於进行土地整理与开发,在-总督府计画将东-建立为有别於西-的日式新天地的企图下,花莲平原藉交通之便,逐渐超越台东厅,成为东-的区域中心,所吸纳的基础建设亦是东-之冠。

-总督府为创造有利於-资本家投资的环境,在花莲港厅展开林野调查、讨伐原住民、大规模原住民集团移住(至1941年共移住1,894户、10,772人,为全台各州厅移住人口最多者),设立吉野村、丰田村、林田村3个官营-农业-村,引进「花莲港电气株式会社」、「东-木材合资会社」、「贺田组花莲港支店等会社」,并完成临海道路(1931年)、花莲港(1939年)、东线铁路(1926年)等交通建设。结果,花莲港厅人口在1909-1943年(明治42-昭和18年)自2.6万人增为17万人(成长指数高达-8,同期台东厅376,全台208),其中-人口由1,139人增为21,282人,是全台各州厅-人比例最高的地方。以1935年的人口为例,花莲港厅-人占13.57%(台北州11.78%其次,全台5.19%);1923年(大正12年)花莲港街人口6,655人,其中-人3,297人(占50%),甚至多过-,成为全台「和风最盛」的地方,1940年升格为市,成为东-最大的城市。

1910年以前,-农业-仅限於民间自发申请,「贺田组」於吴全城(今花莲寿丰平和村)主导建立-首座、也是-海外首座-村。但私营-村皆以失败收场,原因是:(一)政府并无其他协助或保护;(二)垦主目的在获得土地,缺乏适当准备;(三)--成为佃农,无永久居留的决心;(四)-中混有许多浪人,不能建立健全的农村;(五)移住地设备不全,医药缺乏,现实条件使-失望。

为解决-内地人口过剩问题,-总督府决定以「东-」为-人主要-地区。-东部因此成为第一个实施官营-村的地方。1909-1918年(明治42-大正7年)-总督府开始积极介入-措施,陆续设置3个官营-村,1918年共有-3,417人,其位置由北而南分别为花莲平原西侧山麓的吉野村(1910年设,今花莲吉安)、纵谷地区今寿丰溪出山口北侧的丰田村(1913年设,今花莲寿丰)、今寿丰溪滩南侧的林田村(1914年设,今花莲凤林林荣里)。村民以种甘蔗供应「盐水港制糖株式会社」为主,但由於自然环境险恶,-水土不服,患病死亡率高,耕作方法与习惯不能适应,且以甘蔗栽培,而非粮食栽培为主,加上土地俱为官方或糖厂所有,使-形同糖厂佃工,故而成绩不佳,-村经济随米价与糖价的涨跌而起伏。

在-总督府大力挹注下,花莲港厅各项产业逐步发展,包括农业(蔗、米为主)、畜-、林业产、水产、工业(以制糖为主)等。中日战争发生以後,转向以军需产业为重点的「工业经济」;由於花莲平原上的花莲港街(市)已成为资本家进驻东-的前哨站,配合附近的水力电厂,成为东-首次引进重化工业的地区,造就花莲平原前所未有的工业景象,花莲港市也成为东-唯一的工业城市。但因战争结束,引进的各种重化工业建设仅昙花一现。

中文关键字:官营-村 , 制糖 , 花莲港 , 集团移住

英文关键字State immigrant village , refine sugar , Hualien-gang , group migrate

参考资料

    吴翎君。2006。《续修花莲县志(-71年-90年):历史篇》。花莲:县政府。张家菁。1996。《一个城市的诞生:花莲市街的形成与发展》。花莲:县立文化中心。陈正祥。1959。《-地志》。「敷明产业地理研究所研究报告」94。台北:敷明产业地理研究所。(※memo:初版年1959)施雅轩。1995。〈花莲平原於中央政策措施下的区域变迁:从清政府到国民政府1875-1995〉。硕士-,-大学地理学研究所。潘文富等。2005。《-地名辞书卷二:花莲县》。南投:国史馆-文献馆。

下一篇:金仑车站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西部海岸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