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技术 > 地理

地理

西螺延平老街

分类: 地理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0-04

阅读 :397

云林县境内开发较早的一个乡镇,不过早年农村聚落的市街型态,已随着时空环境的变迁消失了。目前所呈现的街道风貌大多是日据时期所奠定下来的基础。现今的大同路最初称为「大通」,延平路叫做「二通」,中山路则为「三通」。这三条街道,是清末民初以来西螺镇内最繁华热闹的地区。

其中,「二通」延平路又称为「西螺街」,是当年日人「市街改正计画」工作的重心,也是现今西螺老街的精华所在。

西螺是浊水溪下游南岸的一个小乡镇。根据《-开发史》、《-地名沿革》等书的记载,明朝天启四年(西元1624年),荷兰人-南部後,曾以浊水溪两岸最早的居民平埔族「巴布蕯」人的土音,将此地称为「SOREAN」。前来拓垦的-,取其音而以汉字拼为「西螺堡」。

西螺的开发,虽然始自清朝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不过却迟至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才由知县周钟瑄捐银资助,将西螺堡筑成略有规模的聚落村庄。当时西螺堡分为东螺和西螺两庄,东螺庄在今彰化县北斗及田中一带,西螺庄在浊水溪南岸,也就是目前西螺的辖境。

西螺是距离浊水溪畔最近的聚落,在西螺大桥尚未兴建之前,这里不仅是彰化与云林两地居民往来的渡口,同时也是中南部地区横渡浊水溪的重要水陆转运站。随着人潮大量聚集,迅速发展成为农产品及南北杂货交易繁忙的市集。

日据昭和九年(西元1934年),日人为了整顿西螺街区的市容观瞻,打算实施「市街改正计画」,规画蓝图才刚刚定案,准备颁布施行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中部大地震,却将镇内许多老旧的住宅房舍震得东倒西斜,到处断垣残壁,满目疮痍。

这场大地震让西螺镇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镇内最繁荣兴盛的三条老街,却是利用灾後亟需重建的时候,大举加速改建完成的。

西螺延平老街与斗六太平老街的建筑,属於同一时期,皆是日据时代时所引进的巴洛克式风格建筑,约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大多为二层楼或三层楼,应用开模印花、洗石子、贴面砖的手法,来做为建筑的主体,每栋屋身正面上层造型多样的女儿墙,是整体建筑最醒目的部份,其图样采几何形式,以及流线形变化,轮廓鲜明,简洁有力,四柱三间的设计是典型分段隔面方式。

每栋建筑最显眼的女儿墙,有多种不同的设计,常见的为扁长形外加出挑窗台,屋顶部份,以各式山头做装饰,是延平街较常见的一种设计,其中以破山头形最具特色(破山头形是指在三角形或半圆形的顶端做缺口的一种特殊设计)。而街上的金玉成钟楼也是延平老街的一个独特座标。一座富涵历史传统的城镇,引人入胜的除了建筑本身外,还有周遭串联起来的小吃网络。

西螺有句打油诗说道:「浊水溪,乌浊浊。西螺菜,销宝岛。上出名,豆油膏。西螺米,牌子好。气味赞,免广告。」可以想见,拜浊水溪水源丰沛之赐,西螺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这里盛产的优质米以「西螺米」之名享誉全省;溪水中所含的丰富石灰质,更使得当地的豆皮产量高居全台之冠。脍炙人口的大溪名产「豆乾」,一半以上的货源都来自於西螺。此外,西螺蔬菜的种植面积也相当可观,种类与产量在全省均数一数二;酱油则是当地最负盛名的特产,「瑞春」、「丸庄」、「大同」等几家工厂,在各地均设有展售门市,质醇味美,甚受消费者的欢迎。除此之外肯定少不了许多道地的传统小吃。单就西螺延平老街上便有许多传统好味道:有四十年历史的泉春土豆商行、八十多年的目镜仔麦芽酥、老口味三角大水饺、高厝埕九层粿等。

交通资讯:国道一号→西螺交流道下→1号省道转大同路即抵达。 

参考资料

    沈文台,《-老街图监》台北市:猫头鹰出版:城邦文化发行,2002 云林县政府观光旅游网.ylccb.gov.tw/museum/frame/-ilo-7

下一篇:苏厝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西林里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