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本县习称「马祖」,地名源自於南竿塘妈祖澳上的妈祖庙,因中国福建省东部沿海居民常将「妈祖」书为「马祖」故名。「马祖」原为南竿岛上的一个湾澳名,清朝时扩大范围至指称整个南竿岛,甚至南、北竿等岛礁,但都只是地方人士使用的地方名。1949年9月1日-部於南竿塘成立「马祖守备区指挥部」,马祖之名才首见於官方纪录。
马祖一带为湾岬交错的谷湾海岸,受沉水作用影响,岛上地势较高处,经长期侵蚀作用而成丘陵,属风化残余的穹丘地形。
本县位於北回归线以北,属於副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为19℃。本县虽四面环海,但是地势低平,无法拦阻较多的水汽,年雨量仅1,011公厘左右。降水集中於春、夏两季,占年雨量的66%,属於夏雨冬乾的降雨类型。
境内河流大多短小,加上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洪枯-变化明显,属荒溪型河川,因此常有缺水之虞,尤以冬季最为严重。为了增加水资源的供应,-开始於河谷口附近兴建中、小型水库,蓄存民生与产业用水。但供水仍然不足,至-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再增设南竿、北竿与东引等三座海水淡化厂,提高水资源供应的可靠性。
本县的岩层以花岗岩为主,质地坚硬,然因节理发达,加上气候湿热,仍有风化现象并发育出些微土壤。不过土层甚为浅薄,以红壤与黄壤为主。土质多偏酸性,腐植质少,只能种植经济价值较低的杂粮作物。
本县四面环海,早期有中国东南沿海渔民於附近海面捕鱼。因地处海疆,俟明清两代海禁弛禁後,才有较多的-入垦。早期-受限於地形、气候、水文与土壤等条件,无法大规模农垦,农业发展缓迟,以杂粮为主要作物,生产不足自给,需仰赖外地的供给。
1950年,马祖行政公署成立,正式迈入军管时代。1956年马祖守备区指挥部政务委员会成立,本县走入战地政务实验期。在战地政务时期,基於-安全与战略需求,县内建设多集中於战备与民生、教育等相关设施,如各岛屿广植树林,补助农渔业发展,大兴建设如道路、水库与国宅等。此外,由於海峡两岸的情势紧张,大批军队进驻,形成广大市场,-众多与军人生活相关的商业与服务业,如雨後春笋般地出现。至1992年战地政务解除,驻守-的数量锐减,导致相关的商业与服务业日渐萧条。不过,随後本县-出入境管制,战地特有的设施及属於闽北社会的文化景观,吸引大批游客,观光旅游业迅速窜起,如1991年金马地区旅馆业只有6家,至2001年,仅马祖地区就增加为15家。结合北海坑道、芹壁石屋与马祖陈高等当地知名地景与土产,成为吸引观光游客的重要资产。然而因环境条件不佳、资源有限、本地市场狭小与战地政务解除造成常住人口锐减等因素等影响,马祖的经济发展比起-各地相对更加迟缓,且缺乏生气。
中文关键字:马祖 , 北竿 , 南竿 , 战地政务
英文关键字Matzu , Beigan , Nangan , battlefield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