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技术 > 地理

地理

甲烷水合物

分类: 地理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0-23

阅读 :509

甲烷气体分子在高压及低温的状态下,由笼状晶结架构的水分子包合形成类似冰晶的化合物,未来可能的能源。

甲烷水合物的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的结合并不依靠化学的键结,纯粹是气体分子被包裹在水分子的笼状架构空隙中,与一般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水合物性质并不相同。有的学者认为应称其为「甲烷气水包合物」,以有别於一般以化学键方式结合的水合物。另外,大自然中与水分子结成笼状包合物的气体分子并不限於甲烷,乙烷、丙烷等烷氢类气体,甚至二氧化碳、氮气等常见气体,在适当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均会与水分子结合成气水包合物。由於自然界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其气体成份以甲烷为主(超过90%),因此常把气水包合物称为「甲烷水合物」。

甲烷水合物需要在高压(50个大气压以上)及低温(7℃以下)的环境下由足够量的气体分子与水分子结合而形成。因此适当的温度与压力,以及有大量甲烷气体的存在,即成为甲烷水合物形成的必要条件。虽然甲烷水合物像冰块,但并不需要在冰点以下才会形成。当甲烷的浓度足够高时,可以促成水的固化。在自然界中,甲烷水合物在南、北两极地区的永冻层以及-斜坡一带的海床下面均有相当广泛的分布。从地下温度、压力的变化与甲烷水合物相界面曲线的关系来看,甲烷水合物可以在约200公尺到1080公尺深度的地层中形成(因浅於200公尺,压力不足;深过1080公尺,温度太高)。在-斜坡处的温、压环境,在水下约400公尺深的海水中,甲烷水合物就有形成的温压条件,只是一般海水中甲烷含量太稀薄,所以在海水中未见甲烷水合物的存在。科学家利用遥控的深潜研究小艇在深海中释放甲烷气体,即成功的观察到甲烷水合物在海水中生成的景象。在-边缘水深超过400公尺的海底,只要其下地层中藏有大量的天然气,甲烷水合物就可能在海底到海底以下300多公尺的沉积层中出现。超过海床以下300多公尺深度的地层中,由於地温的升高,甲烷水合物则又解离成甲烷气与水的状态了。 1960年代中期,-科学家才在北极地区的地层中首度观察到天然形成的甲烷水合物。1970年-始,在-边缘的海床之下陆续发现广布的甲烷水合物,随着详细的地球物理调查,海床岩心标本采样的分析,以及海洋钻探计画(Ocean Drilling Program, ODP)的实地钻井研究,对於埋藏在极区永冻层以及-边缘海床之下的甲烷水合物的性质与蕴藏量有了较清楚的认识。1990年代,推估全球甲烷水合物中甲烷的含量大约有2万兆立方公尺,所能提供的有机碳能量是全球已知所有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总量的两倍。

从温室效应的观点来看,甲烷气体和同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比较起来,其增温效率更大了20倍。现在有这麽多的甲烷以水合物的形态贮存在地表之下,只要一小部份甲烷水合物受到扰动而解离,释出的大量甲烷如果进入大气中,可能对全球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除了对全球气候可能有影响之外,海床下蕴藏的甲烷水合物也有造成地质灾变的危险。甲烷水合物大多分布在-斜坡处,海床坡度本来就比较陡,海底沉积物中的甲烷水合物固然能增加沉积物的固结,但一旦因环境温压改变而解离,则反而形成地层的弱带,导致海底崩移。大规模的海底崩移不仅造成该处人为设施(如钻井台、海底电缆等)的毁损,更有可能形成海啸,危害到沿海地区。

1990年代初期,在-西南海域进行海洋研究调查,从收集来的震测资料剖面中观察到许多甲烷水合物存在的证据。後续的研究分析显示甲烷水合物在-西南海域中,从700-3,000公尺深的海床下广泛分布,因而也被纳入世界上主要的甲烷水合物分布地区之一。若能成功的开发蕴藏在-西南海域海床之下的大量甲烷水合物,将有助於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

中文关键字:海洋钻探计画 , 温室效应 , 能源

英文关键字Ocean Drilling Program , green-ouse effect , energy resource

参考资料

    刘家瑄等。1999。〈-西南海域甲烷水合物潜存之分析〉。收於《海域新资源探勘开发专题研讨会:甲烷水合物》。中国工程师学会编。台北:中国工程师学会。2. 钟三雄、张硕芳。2001。〈甲烷气水包合物的研究调查回顾与展望〉。《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汇刊》,14:35-82。3. Brewer, Peter G., Franklin M. Orr Jr, and Gernot Friederic-, eds. 1997.“Deep-ocean field test of met-ane -ydrate for-tion from a remotely operated ve-icle.”Geology, 25(5): 407-410.4. C-i, Wu-C-eng, Donald L. Reed, C-ar-S-ine Liu, and Neil Lundberg, eds.“Distribution of t-e bottom-simulating reflector in t-e offs-ore Taiwan collision zone.”Terrestria , Atmosp-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9: 779-794.5. Kvenvolden, K. A. 1998. “A primer on t-e geological occurrence of gas -ydrates,” in Gas Hydrates - Relevance to World Margin Stability and Cli-te C-ange. Ed. J.-P. Henriet, and J. Mienert. London: T-e Geological Society.6. Kvenvolden, K. A. 1999. “Potential effects of gas -ydrate on -u-n welfare.”Proceeding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96: 3420-3426.

下一篇:飞凤山丘陵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霞云坪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