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技术 > 地理

地理

高雄港过港隧道

分类: 地理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1-21

阅读 :774

高雄港过港隧道位於高雄市新生路经前镇渔港与第三货柜中心间之渔港南三路,斥资约新台币40亿元兴建,自-70年5月13日动工,至-73年5月完工通车,工期36个月。隧道穿过宽440公尺,水深14公尺之主航道,至对岸旗津中兴商港区。双向各有两线汽车道及一线机车道,是-目前唯一的水底公路隧道。

完工初期,除旗津地区居民及在当地从事之人员车辆外,凡通过隧道之客、货车辆均需缴纳车辆通行费。但政府为促进旗津地区观光事业及相关业之发展,已自-82年9月16日起停收所有车辆通行费。目前未-行人、自行车、三轮车及其它可能危及道路安全之车辆通行。原本航行通过隧道上方主航道的船舶限制吃水深为13.8公尺,因应船舶大型化为现代商业发展趋势,高雄港务局为维护高雄港过港隧道结构安全,於-93年起开始实施高雄港过港隧道上方主航道浚深工程,并於-94年10月18日完工,完工後浚深水深达14.2公尺,通过高雄港过港隧道上方主航道的大型船舶,只要吃水深在14公尺以内,即可申请航行通过进港作业。

?

兴建缘由:

高雄港第二港口辟建前,红毛港与旗津区原本是相连接的,高雄港唯一的出入口就是旗津区与鼓山区交界处,即旗津灯塔旁的入口。高雄港是典型的泻湖港,西有旗津区作为屏障,使高雄港是条件相当优良的港口,即便是台风天,港内的风浪仍比外海小许多。但重要港埠建设之开发以主航道东北侧临港地区为限,政府为加速高雄港整体均衡发展,提高港埠两岸土地之有效利用,自-56年10月开凿高雄港第二港口,并於-66年6月完工。高雄港第二港口开通初期原以渡轮运输方式运送来往民众,惟因渡轮运输方式不足以解决运输需求,故着手规划开辟过港隧道,使旗津孤岛能与市区道路连接,以建立完整的陆路交通运轮系统,并促进旗津社区繁荣,改善居民生活。

?

建造技术:

过港隧道属特殊工程,在-尚无前例可循,为引进国外技术,训练国内技术人员,培植国家基本营建能力,因而由荣工处设计,施工统包承办,高雄市港务局监督,主要水下涵洞是由六节钢筋混凝土沉埋管结构体所组成,沉埋管事先在陆地上以施工制造并在两端开口处用铁片密封起来,每节120公尺长,高24.4公尺,重达2万多吨,在两侧联络坡道及海底地基完工後,以驳船将沉埋管拖送至适当位置,打开预留之孔洞让海水进入而沈入海底,以特殊柔性接头接连六个沉埋管,然後密封孔洞,由两侧联络坡道逐一切开铁片、抽乾海水。沉埋管体内包括2条双车道、2条机车道、排水、照明、配电、交通监视,并兼具防水、防热、防震三种功能。

而高雄港过港隧道设计标准如下:

1.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设计车辆速度每小时60公里。

3.路面纵向坡度最大为4.5%,最小为0.15%。

4.横向坡度隧道内不得小於1%,隧道外不得小於2.5%。

5.最小凹曲线半径为1,200公尺,最小凸曲线半径为3,000公尺。

6.车道净空以往返各双车道,通行大型货柜车为准,最小净宽7公尺,最小净高4.6公尺。 

中文关键字:过港隧道

英文关键字tunnel , cross--arbor

参考资料

    交通部高雄港务局 (.k-b.gov.tw/_m.aspx?Link=AutoHtml/28/300/2-7-1.-tm)--高雄港 (-/wiki/%E9%AB%98%E9%9B%84%E6%B8%AF)

下一篇:阿里山姊妹潭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二子山温泉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