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前言】:褐铁矿是由ㄧ群颗粒相当细小含铁氢氧化物及一些含铝的氢氧化物与泥质混合物所组成的集合体,通常是针铁矿(Goet-ite)、水针铁矿的统称。
【化学成分】:FeO(OH)?nH2O
【物理性质】:
1. 晶系:斜方晶系。
2. 习性及矿物集合体:晶体多作柱状,有的呈针状、毛状或板状和鳞片状(平行於{010}),晶体常集结成块状、土状、肾状、鲕状、钟孔状或放射纤维状等,有时称为沼铁矿,多为松散而多孔的针铁矿组成;没有双晶,是氢氧化物类矿物。
3. 颜色:黄棕至暗棕色。
4. 条痕:黄棕色。
5. 透明度:半透明至透明。
6. 光泽:金刚至金属或黯淡光泽,但纤维状的具丝状光泽。
7. 发光性:无萤光或磷光。
8. 比重:晶体状的比重约4.3,块状的约3.3-4.3。
9. 硬度:5~5.5,随着成分不同有些许变异。
10. 解理:在{010}方向有完全解理,{100}方向有良好解理。
11. 断口:不平坦状断口。
12. 脆性或韧性:具脆性。
13. 其他物性:无磁性、电性、放射性。
【产 状】:它可以从颜色和条痕当中,与赤铁矿区别,加热後具有微弱磁性,在地面上可保持稳定,本身为次生矿物。主要成因可以分成:风化型与沉积型。富含铁的矿物(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等)在地表环境之下都会逐渐的被风化,而转变为褐铁矿,称之为褐铁矿化作用。产状上多会形成一层风化层,可称之为铁帽;是铁矿床的成因之一。另外,沉积型的褐铁矿多发生於海相及湖相沉积,因含氢氧化铁的胶体溶液凝聚而成。
【用 途】:铁是古代就已知的金属之一。铁矿石是地壳主要组成之一,铁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但人类发现和利用铁却比黄金和铜要迟。首先是由於天然元素态的铁在地表上非常稀少,而且它容易氧化生锈,加上它的熔点(1812?K)又比铜(1356?K)高得多,比较难以提炼。所以,直到商代才有铁器渐渐出现。
褐铁矿是提炼铁的次要矿石,虽然褐铁矿的含铁量低一些,但比磁铁矿、赤铁矿等含铁量高的矿石来的容易冶炼。褐铁矿除了可以作为铁的提炼原料之外,还因为具有红棕色的色泽,可以作为染色的颜料或是陶瓷加工的色料。
【产 地】:-西部红土层中、海岸山脉(沈积岩中)、中央山脉东斜面的风化变质岩中,-海岸的砂矿床中也常见褐铁矿的存在。在金门岛的中部红土砾石中也含有褐铁矿,与高岭石混合可以作为烧制砖瓦的原料。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