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早在16世纪,西班牙人及荷兰人曾先後在-北部探金无功而返,1684年(康熙23年)《-杂记》记载金瓜石附近产金,因清朝明令禁止采矿而未开采。-1年(光绪17年),-巡抚刘铭传修筑基隆至台北间的铁路时,工人在基隆河边清洗饭碗时无意间发现河中的砂金,掀起一阵淘金热,淘金客溯流而上,发现金矿所在。-3年清政府设立金砂局管理,收取厘金。-5年(明治28年)-割让-,-人成立砂金署管理。-7年「-矿业规则」发布实施,明定以通过鸡笼山(基隆山)顶的正南北线为界,将金瓜石-九份地区的矿权分为东西两个矿区。西区为瑞芳矿山(今九份矿区),东区为金瓜石矿山。-8年又於南边武丹坑附近发现金矿,成立武丹坑矿区,後於1913年(大正2年)并入金瓜石矿区。
瑞芳矿山开采初期,成绩尚称良好。之後主脉开采渐尽,加上盗金风气日盛,管理困难,1914年-人将部分矿区外包开采,台人颜云年因经营管理得当,於1920年合并瑞芳矿山所有矿权,成立「台阳矿业株式会社」,往後九份地区的金矿均由台阳公司开采。金瓜石矿山於-8年开始开采,最初只生产黄金,在发现硫砷铜矿之後,转变为金铜矿。1914年铜产量创下1,875公吨的纪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後,政府接管金瓜石矿山,由「-金铜矿务局」管理,继续开采,1955年改组为「-金属矿业公司」,持续经营到1987年。
金瓜石-九份金矿位於-之东北角,矿区内的岩层主要为沉积岩地层,部分则为火成岩体。约从1,000万年前至800万年前,-东南方的菲律宾海板块和-岛所在的欧亚-板块开始产生冲撞作用,并且造成菲律宾海板块隐没到欧亚-板块之下,形成-宜兰东北外海的琉球岛弧,并且引发冲绳海槽的张裂。由於板块的碰撞和隐没作用,使得金瓜石-九份地区的中新世沉积岩岩层受到来自东南向的强大压力作用,形成许多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与逆冲断层。
冲绳海槽的张裂作用,形成一系列火成活动。约从170万年前至90万年前,这个地区也发生了岩浆活动,形成数个火成岩的侵入岩体及喷出岩体,包括基隆山、武丹山、本山、草山、鸡母岭、新山、九份安山岩体等。紧接着这个地区发生许多南北向的高角度断层活动,而火山作用造成的热水矿液便沿着这许多南北向断层,及附近许多平行的小断层和破碎带上涌,发生热水矿化作用,形成了金瓜石-九份地区一些主要的金矿体。这些矿体生成的时候,原本位於地下深处,由於持续的地质构造运动,使得陆地不断地往上抬升,深藏地底的矿体连同围岩整个被抬升到现在的海拔高度。位於矿体上部的覆盖岩层,在金矿生成後至今的100万年之间,因侵蚀作用而被移除,使得部分黄金矿体露出了地表,甚至有许多浅部矿体的黄金被雨水冲到河川之中。
金矿体依其种类、性质及成因等,可以分为三大类型:脉型金矿体、脉型金铜矿体、角砾岩金铜矿筒。脉型金矿体主要分布於九份地区。矿脉的大小变化甚大。脉型金矿体的矿脉中以出产自然金为主,金的分布极不均匀,通常黄金的颗粒较粗大,肉眼可辨识。1公斤以上并不罕见,最大者重达38公斤。脉型金铜矿体主要分布在金瓜石地区中央,金矿除了填充在裂缝形成矿脉之外,也常常浸染到矿脉周围的-内,使得矿体范围扩大许多。矿体内各处的矿石含金量比较均匀,但较少见到如九份等地区的金脉矿体所产的大块自然金。角砾岩金铜矿筒发育在金瓜石矿区东边,矿体是由地下高温的热水矿液所产生的高压向上-岩层造成的构造,矿体-具有破碎的角砾,参差的混在一起,而破碎带的外型常呈圆筒状,故称之。角砾岩矿筒的矿物种类及黄金产状,和前述的脉状金铜矿体相似。
除了上述主要的矿体形态外,金瓜石-九份地区有许多金矿体是以富矿体的金包产出。金包一般只有几公尺直径,长度10公尺至数十公尺,但含金品位非常高,一碗矿砂可洗出近半碗的黄金,可生产1吨以上的黄金。
金瓜石矿区并非因为矿源枯竭而关闭,在其结束开采的时候,仍有剩余的黄金矿石。而後续一系列研究与评估计画,显示仍有可观的黄金储量,甚而有非常巨大的新型矿体的金矿潜能。
中文关键字:自然金 , 硫砷铜矿 , 九份
英文关键字natural gold , enargite , Jiufen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