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一词,似为-对土语「Gaijsan」直接音译而成。1654年荷兰古地图绘有溪流「Spruijt nae Gaijsan」,翁佳音将之比对为「往海山之溪」。在清康熙中叶至乾隆中叶,当时的海山或海山庄系指今树林市,三峡、莺歌二镇及新庄市之臼子林、西盛一带。至乾隆中叶,原海山庄已分为海山、彭厝、石头溪、隆恩等10庄,故是时的海山庄已较原来的海山庄小,约当今树林市大部分。此地原为平埔族龟仑社社域,地势平坦宽阔,1713年由赖科、王谟、郑珍、朱焜侯等人组成陈和议垦号,首先向官方请垦,遂有海山庄之形成。至1760年代,海山不仅作为庄名,更以此作为堡名,称海山堡,共辖有17庄,约当今树林市、三峡、莺哥及大溪三镇地区。
参考资料
〔★王世庆,〈海山史话(上)〉,《台北文献》,直37期,197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