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一、地方沿革
清代时属嘉义县嘉义东堡,1901年属嘉义厅中埔支厅蕃仔路区公田庄,1920年10月台南州嘉义郡蕃路庄公田(大字)小公田(小字)。1946属番路乡公田村管辖,1953年由公田村划出。本村聚落有牛山溪仔、下路、苦苓桥、龙美、鞍脚、中寮、下寮、小公田、竹湖、外脑寮、内脑寮、头冻、五越仔、厚壳仔、石鼓盘。公兴村的聚落主要分布阿里山公路15至33公里处,人口并不密集。
二、地理环境
公兴村的主要河川是独座溪,属八掌溪的支流,由西南往东北流经本村中部,溪流的两侧皆是高山地形。龙美山脊将区域分为两个水系,北向的八掌溪流域占九成,东南的曾文溪水系占一成。热带林与暖带林的分界位於本村所在的阿里山公路(台18线)32公里处,海拔800公尺以下为热带林、以榕树、槟榔、龙眼、相思树及竹林为主,800至1800公尺为暖带林,以樟、槠、柯、楠、柳杉及杉木等主,热带林的特徵是植物的树叶子较阔、圆,暧带林则较尖、细。公兴村所有土地,大部份是林班地,早期种植杉木、竹木等,现都已改种茶叶等。
三、聚落分布
龙美,原称濑头,位於公兴村东南部,二十世纪初期此聚落有三棵鸡柔树种在一起,且树龄都很大,因鸡柔树树头会长树瘤,日人称为癞头。1983年改称为龙美,因位於山美、新美交叉路口,合称三美。龙美是公兴村最繁华地段,因位於达娜伊谷风景区入口,与山美、新美部落的交叉路口,来往行旅多,便於商务交易。
脑寮仔,又称樟脑寮,位於公兴村西部,在清代这里山区都是樟脑树,二十世纪初期有人利用樟脑树提炼樟脑米及樟脑油,而因提炼工寮很多,而取名。脑寮又分东段的内脑寮,西段为外脑寮,由於日据时代砍伐提炼,樟树已是稀少。
鞍脚,位於公兴村中部,名取是因公田山鞍的下端,有别於山鞍上端的鞍顶(属於公田村)。鞍脚因位处阿里山公路旁,沿途曾开设制茶所及休息站,居民以种植茶叶为多。
苦苓桥,位於公兴村西北部,西取因此地苦苓树很多,桥面以苦苓树相并舖成桥面。苦苓桥建於独座溪上,1946年後桥都已改为水泥桥,现聚落人口已很少。
公田路口,又称厚壳仔,位於公兴村西北部,源於二十世纪初期有一颗巨大厚壳树而取名之,现称公田路口,是公田村与公兴村交叉路,成Y字形,现已无厚壳树。
下路,位於公兴村北部,因与公田村的大路仔同一山脊,位於山脊下方而称之。以前遍植竹林,现已改种槟榔为多。
五越仔,又称五弯仔,位於公兴村北部与公田村之间,阿里山公路28至32公里处有连续五个大转弯,该段路程地质松弛,为最易坍方滑山之处户。2003年5月间因豪雨,造成这个路段坍方,现已重新改道。
中寮,位於公兴村北部,因位於阿里山公路公兴村段最中间点而称之。中寮聚落是公兴村最大聚落,有公兴村的行政机构皆集中在此,又分为小公田、车竹湖、下寮等小聚落。聚落居民都以种植茶叶为多。
麻竹湖,又称竹湖,位於公兴村中部,因盛产麻竹,地势较低洼而称之。麻竹以前是造纸及竹筏的主要原料,且是竹笋乾主要来源,在往时山区最有价值的农作物,後塑胶管制品所取代。
四、交通设施
公兴村交通,有阿里山公路(台18县),由触口村进入本村後,再往东南进入阿里山乡;乡道131线,连接阿里山公路通往公田村。
中文关键字:龙美 , 脑寮仔 , 鞍脚 , 公田路口 , 五弯仔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