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相传此处为旧浊水溪泛滥淹没之地的终点,地势高於附-地2米,而有崁顶之称。日治时期中圳仔曾经与田尾庄的的「三十张犁」被评为台中州下的模范部落。其开拓乃是因明治31年(-8)的大水灾使得原来居住於东螺街东方悦兴街的部分漳州籍住民移居至中圳仔。当时迁入的主要以卢姓和许姓为主,使原本以陈姓和林姓约二、三十户人家中圳子内逐渐形成五、六十户的村庄。
-35年10月1日,本里由日治时代东北斗大字析分设里。里内聚落多半集中分布於里境中间,主要沿中圳路、斗中路分布。其中斗中路将中和里分为南北两大区块,北部区块位於地政路南方,有第一公墓(北斗人称之为大三角)、农田、少住家和工厂。里民者要聚集於南面区块,形成一个完整的聚落。其中,第一公墓为-68年着手规划,公墓公园中有一座纳骨塔-齐民殿,墓园南侧有万善堂和土地公。土地公原本供俸在中圳仔庄内,後因土地供旁大榕树遭到病虫害枯萎,福德正神庙才被迁往万善堂旁。每逢农历2月2日土地公生日,信徒都会请歌仔戏班或布袋戏恭贺土地公圣诞。
中圳仔当地的信仰中心则为白鹤宫,其位於中圳路上。主祀周府千岁,配祀-菩萨、妈祖、注生娘娘、中坛元帅、五谷王、天师公、福德正神等。其前身为居民卢盛春家中所设的銮坛「小德圣坛」。-51年卢盛春出资向村民许其钦购买建庙用地,并在村民与地方人士的乐捐下兴建庙宇,庙埕用地则由陈锦贤捐出,金亭用地则由王国贤所捐。
-54年白鹤宫兴建完成。每年农历10月20日为周府千岁生日,是中圳仔最热闹的一天,村里每户人家都会在这天办桌请客。不过,这样的情形已因经济的不景气而於-87年左右取消办桌请客。虽然中圳仔交通十分便利,离北斗市区1.5公里,从县道150到北斗交流道大约3.5公里,距离高铁彰化站也很近。但中圳仔仍保持相当程度的聚落纹理和传统建筑。其中,卢德庆宅为中圳仔最典型的闽南式建筑,位於中和路,座东朝西,为一正身、双护龙的三合院形式,大门原来在正中央,现已改在左边。正身与右护龙建造於昭和4年(1929),左护龙约-60年代左右加建。卢德庆宅除有精制的木雕与彩绘外,还有交趾陶与剪黏的装饰。正厅与前檐廊的的地面皆铺以六角砖,木构造则采用-福州的福杉,整体保存尚称完整。但原有的闽式屋瓦换成铁皮屋顶之後,已失去原有风貌与整体性,与卢德庆宅系同家族的卢德星宅则位於中新路,由卢德星父亲卢盛春建造,座北朝南,为一正身、双护龙三合院形式。大约建於昭和年间,已融入日式风格,正身墙壁为洗石子。该宅的右护龙厢房为昔日小德圣堂,即白鹤宫之前身。
叶宅则位於中圳路330号,该宅为叶涂於昭和3年(1928)所建。古宅属一正身、双护龙形式,兴建匠师为员林浮圳的阿川师及其子嗣。叶宅就为特殊的部份是进入正厅前,利用四之檐柱向前拉出一檐廊,成为一廊一厅式的民宅,这是中部一般民宅中少见的。
其他像是位於中圳路368巷26号的颖川堂(陈宅),则是昭和年间陈番所建,为一正身、左右各一护龙,原来闽式屋瓦已换成日式屋瓦,正面墙壁为洗石子,不过古宅原有的交趾陶已毁损,彩绘也日渐剥落。至於位於中和路11号的陈家竹管仔厝,由於竹管仔厝较不耐用,陈家仍能保有结构完的此建筑形式,相当难得。
中文关键字:中圳仔 , 北斗 , 白鹤宫 , 中和里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