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沙马机(矶)头、沙马崎头、仙人山,今称鹅銮鼻。沙马为原住民语言,未解何义,有方志称「水退时,有礁状如马」,故谓沙马机,恐系望文生义之词。-方志中载有螃蟹名为沙马,其色赤,走甚疾,不知是否与沙马机地名有关。至於崎头即为岬角之义,沙马机为一汉语化的原住民地名。在帆船时代,沙马机头是巴士海峡一带重要的地理指标,当时船只来往於-、吕宋与福建之间,或-东、西部的航行,都以沙马机头为指标,藉以修正航向。至19世纪末,《恒春县志》始用鹅銮鼻一名来取代沙马机。因附近海面多礁石,容易发生船难,以及船只导航需要,遂於鹅銮鼻建筑灯塔至今。唯伊能嘉矩不同意鹅銮鼻即沙马机,而根据-府志图,认为沙马机乃今之猫鼻头。
参考资料
〔★伊能嘉矩,《大-地名辞书?-之部》,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