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一、地方沿革
清代时属於嘉义县嘉义东保牛舌埔庄,1901年嘉义厅後大埔支厅後大埔区後大埔庄,1920年台南州嘉义郡大埔庄大埔(大字) 埔顶、牛舌埔、石壁头,1946年设大埔乡大埔村,1954年大埔村分出永乐村。
永乐村,於清光绪年间巳形成牛舌埔庄,-35年时属於大埔村,-43年始独立设村,现辖七邻,聚落有草岭、石面桶、石井、牛舌埔(埔顶)、湖底、眉子陶、望天桥、後湖仔、石壁头、分水岭、南寮。
二、地理环境
永乐村位处大埔乡地势最高的地方,东南面紧邻曾文水库。背山面湖,可一览曾文水库的风光,春冬多浓雾,气候清凉,如隔世的世外桃源。马头山,位於本村与和平村之间,是大埔乡最高峰。冻仔顶山,位於永乐村与中埔乡之间。匏仔寮溪,是曾文水库一大支系,由下石壁头溪(源於中埔乡中仑村的分水岭)及下黑干林溪(本村石井)汇集而成。雷公溪由本村中部注入曾文水库,竹坑由本村南部注入曾文水库。本村农特产品苦茶树和梅子。因海拔较高,成为本乡唯一种植苦茶树之地。
三、聚落分布
草岭,位於永乐村北部(台三号356公里处),因国有土地居多,且多属未开发地,杂草丛生,形成广阔的菅草林,地形类似畚箕状,故称之。当地盛产龙眼、芒果、波罗蜜等水果,及破布子、麻竹笋、绿豆黄等农产。
石壁头,位於永乐村北部,因-层由地质坚硬组成,有若石头砌成的一面大墙壁,因而名之。作物,以高山茶为主。
石井,位於永乐村西北部,因本地四周由坚硬石质的马齿石岩壁构成,而中央地势低洼,且低漥处又汇集山上奔流而下的水源,形成一口取之不尽的深井,取其石下之井而名之。马齿石岩壁,是一处自然形成奇特地形,值列为保护区。
南寮,位於永乐村西北部,因地形高耸,早期常有上山垦荒之农民行经此处,见土壤肥沃,适合耕作,乃举家迁移至此。初期迁移至此居民之住屋仅以茅草搭建而成,故而得名。作物以麻竹、杉林、水稻、蕃薯、果树为主。
眉仔陶,位於永乐村北部,因地处地形低漥,状如眉形之月,故得名。眉仔陶在省道台三号未开通前,是大埔经由藤埔公路(乡道嘉143线)往返嘉义的必经之地,曾聚集不少居民。
後湖仔,位於永乐村中部,因在清代时,处於於一小湖泊之後方,後几经地壳变动,湖泊已然灭迹,代之而起的是一片热带竹林丛生。故取名之。後湖仔以麻竹笋、笋乾、蕃薯、野菜为主要作物。
湖底,位於永乐村东南部,因处於曾文溪的沿岸,且有一自然形成的低漥水泽地,夏季水涨,低漥处形成一湖泊,冬季水退,湖水乾枯,因终年如此替换不息,居民乃称之。作物以麻竹为主。
牛舌埔(埔顶),位於永乐村东南部,因所在地宽广且翠绿的牧草终年生长此地,居民饲养耕牛以为耕种的辅具,耕牛常被放牧於此一广大草原喂食,牛舌翻卷着嫩草,成为一幕奇特景象,因而得名。居民於此种植水稻、菜蔬或蕃薯,後再广植麻竹,麻竹笋。曾文水库兴建後,牛舌埔大部分成为汪洋一片,但如到乾旱季节,尚得见到聚落原状,如原农家里的村屋、地桩、牛圈、菜畦、田地、田埂、古井等。
石面桶,位於永乐村西南部,清领时期,居民住於此垦荒辟地,地属平原区域,後因地质风化,渐形成一块盆地形的地貌,隆起的-层团团围住盆地,此地貌状似洗脸面盆,故此称之。
四、学校教育
嘉义县大埔乡大埔国民小学南寮分班(1955-1998),成立於-四十四年九月,初名为大埔国民小学南寮分班,-八十七年八月南寮分班裁撤,并入番路乡永兴国小,原址为大埔乡永乐村南寮11号。
嘉义县大埔乡大埔国民小学埔顶分校(1975-1998),成立於-六十四年八月,初名为大埔国民小学埔顶分校,-六十九年十二月整建校舍,-八十年八月改为埔顶分班,-八十二年十月恢复为埔顶分校,-八十七年八月埔顶分校裁撤,并入本校,原址位位於大埔乡永乐村埔顶四号。
五、风景名胜
望天湖,位於永乐村东北部,因此地古木蓊郁,林地原始,行至此处,只得从茂密的枝叶间窥见一小片天,故称之。此地地形一边则为万丈深渊的山谷,一边为质地坚硬的石灰岩层。是成为飞禽走兽的最佳栖息地,山羊、山羌、-出没频繁。景区古木参天,景色优美,适於登山赏景。
茶亭,位於大埔通往中埔沄水之步道中继站,因有人提供茶水供人饮用,故称之。茶亭海拔1000公尺,水源丰富,有茂盛参天的原始林木。
六、交通设施
永乐村的公路,(一)省道台3号,由番路乡草山村进入本村,西向通往中埔乡中仑村。(二)乡道嘉143线(藤埔产业道路),由石壁头连接台3号,南至埔顶。(三)乡道嘉145县(南寮产业道路),由石壁头连接台3号,抵南寮。(四)乡道嘉145-1线,由石面桶,抵曾文水库。
中文关键字:牛舌埔 , 曾文水库 , 石井 , 望天湖 , 茶亭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