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中国湖南临湘县,西元1856(咸丰6)年办理团练有功,随後从军,1869(同治8)年以军功授浙江台州府知府,1874(同治13)年奉派来台协助沈葆桢处理牡丹社事件,次年服父丧返乡。西元1878(光绪4)年随左宗棠前往甘肃剿匪,1881(光绪7)年升任-兵备道,1885(光绪11)年因清法战争期间(1884-1885)与刘铭传之摩擦遭革职入监候斩,次年改流放黑龙江,1889(光绪15)年病逝於戍所。刘璈曾两度来台,就建筑而言,除了1884(光绪10)年清法战争(1884-1885)前夕督导於安平二鲲鯓炮台西侧及打狗旗后炮台增建护墙,以及於旗后炮台原旗杆处增建小炮台之外,两次都掌理新城墙的兴建工程。刘璈第一次来台为西元1874-1875(同治13-14)年,时间虽短,但因他精通堪舆学,且专办恒春县城的筑城建邑而主导了城址的选择。从《恒春县志》对於恒春县城周遭山形地势的描述可知,恒春县城的位置及城门的坐向受到峦头派风水观念的影响:以三台山为主山、以罗佛山为其来龙;以龙銮山为左青龙山、南城门中轴线朝向其山尖;以-山为右白虎山、麻仔山为其来龙、北城门中轴线朝向-山山尖;以西屏山为案山。刘璈第二次来台为西元1881-1885(光绪7-11)年,当时的台北府城在前後任知府林达泉及陈星聚的推动下,以正南北及东西为方向的城基及街道已完成勘定,考棚及府署已兴建完成,府後街(今馆前路)、府直街(今开封街)、府前街(今重庆南路)、西门街(今衡阳路)及北门街(今博爱路)两侧有了一些店铺,但是城墙尚未兴建。刘璈於就任-兵备道後,将城墙范围缩小,同时以原计画中的城基的东北角为基点,将其位置依顺时钟方向旋转约15度,今人推论系为配合以七星山为主山所致,这个改变使得台北府城的城墙与既有的街道形成斜交。
参考资料
历史建筑资料库分类架构暨网际网路建置第一期委托研究计画成果报告书/计画主持人林会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