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技术 > 生物

生物

生命周期

分类: 生物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8-25

阅读 :336

生命周期就是指一个对象的生老病死。生命周期(LifeCycle)的概念应用很广泛,特别是在政治、经济、环境、技术、社会等诸多领域经常出现,其基本涵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整个过程。对于某个产品而言,就是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的全过程,也就是既包括制造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的采集、加工等生产过程,也包括产品贮存、运输等流通过程,还包括产品的使用过程以及产品报废或处置等废弃回到自然过程,这个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的生命周期。

中文名:生命周期

外文名:LifeCycle

基本含义: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

覆盖面:环境技术等诸多领域

1、研究历史

LCA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能源危机,在70年代初期,该研究主要集中在包装废物问题上,如美国中西部研究所(MidwestResearchInstitute,简称MRI)对可口可乐公司的饮料包装瓶进行的,从原材料采掘到废弃物最终处置的全程跟踪与定量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焦点是能源问题和固体废弃物方面。

生命周期评价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能源危机的出现和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冲击,美国和英国相继开展了能源利用的深入研究,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值得说明的是,生命周期评价后来在生态环境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综观生命周期评价历程,其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期,该研究主要集中在包装废弃物问题上,如美国中西部研究所(MidwestRe-searchInstitute,简称MRI)对可口可乐公司的饮料包装瓶进行评价研究,该研究试图从原材料采掘到废弃物最终处置,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与定量研究,揭开了生命周期评价的序幕。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引起重视,一些学者、科研机构和政府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开展研究工作。在此阶段,研究的焦点是能源问题和固体废气物方面。,欧洲、美国一些研究和咨询机构依据相关的思想,探索了有关废物管理的方法,研究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等潜在影响,推动了LCA向前发展。

20世纪80年代,“尿布事件”在美国某州引起人们的关注。所谓的“尿布事件”就是禁止和重新使用一次性尿布引发的事件。在期出,由于一次性尿布的大量使用,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垃圾,填埋处理这些垃圾需要大量的土地,压力很大,于是议会颁布法律禁止使用一次性尿布而改用多次性尿布,由于多次性尿布的洗涤,增加了水资源和洗涤剂消耗量,不仅加剧了该州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加大了水资源污染,该州运用生命周期的思想对使用还是禁止一次性尿布进行了重新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使用一次性尿布更加合理,一次性尿布得以恢复使用。“尿布事件”是生命周期评价比较典型的例子之一,影响较大。

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威胁人类的生存,人们的环境意识普遍高涨,生命周期评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的机遇。

1990年8月,国际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SETAC)在有关生命周期评价的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并成立了LCA顾问组,负责LCA方法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从1990年开始,SETAC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举办了20多期有关LCA的研讨班,发表了一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文献,对LCA方法论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应用的规范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欧洲一些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LCA的政策和法规,如“生态标志计划”、“生态管理与审计法规”、“包装及包装废物管理准则”等,LCA开始在全球教育、交流、公共政策、科学研究和方法学研究等各方面获得大量应用。如日本已完成数十种产品的LCA。1993年出版的《LCA原始资料》,是当时最全面的LCA活动综述报告。

欧洲生命评价开发促进会促进会(SPOLD)是一个工业协会,对生命周期评价也开展了系列工作,近年来致力于维护和开发SPOLD格式、供清单分析和SPOLD数据网使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98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走向LCA的全球使用”研讨会,其宗旨是在全球范围内更多地使用LCA,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此次会议提出了在全球范围内使用LCA的建议和在教育、交流、公共政策、科学研究和方法学开发等方面的行动计划。

国际标准化组织1993年6月成立了负责环境管理的技术委员会TC207,负责制订生命周期评价标准。继1997年发布了第一个生命周期评价国际标准ISO14040《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后,先后发布了ISO14041《生命周期评价目的与范围的确定,生命周期清单分析》、ISO14042《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影响评价》、ISO14043《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解释》、ISO/TR14047《生命周期评价ISO14042应用示例》和ISO/TR14049《生命周期评价ISO14041应用示例》。

2、分类评价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本义--生命科学术语,即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广义是本义的延伸和发展,泛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客观事物的阶段性变化及其规律。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于1966年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提出的。它从产品生产的技术变化出发,分析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对贸易格局的影响。他认为,制成品和生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会先后经历创新期、成长期、成熟期、标准化期和衰亡期五个不同的阶段。

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较多,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是一个评价与产品、工艺或行动相关的环境负荷的客观过程,它通过识别和量化能源与材料使用和环境排放,评价这些能源与材料使用和环境排放的影响,并评估和实施影响环境改善的机会。该评价涉及产品、工艺或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提取和加工,生产、运输和分配,使用、再使用和维护,再循环以及最终处置(国际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

第二种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是评价一个产品系统生命周期整个阶段,从原材料的提取和加工,到产品生产、包装、市场营销、使用、再使用和产品维护,直至再循环和最终废物处置的环境影响的工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第三种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国际标准化组织)。

综述

上述的定义都是围绕着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评价而作出的。这与该思想在环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很大关系。从更大范围来看,该定义还有些狭窄,为了让更多的领域接受这个概念,其内涵应该进一步扩大。

著者将其定义为:生命周期评价就是对某物从产生到消亡以及消亡后所产生的效应进行全过程的评价。

3、理论方法

生命周期理论有两种主要的生命周期方法——一种是传统的、相当机械的看待市场发展的观点(产品生命周期/行业生命周期);另外一种更富有挑战性,观察顾客需求是怎样随着时间演变而由不同的产品和技术来满足的(需求生命周期)。

产品/行业生命周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能够帮助企业根据行业是否处于成长、成熟、衰退或其他状态来制定适当的战略。

这种方法假定,企业在生命周期中(发展、成长、成熟、衰退)每一阶段中的竞争状况是不同的。例如:发展——产品/服务由那些“早期采纳者“购买。他们对于价格不敏感,因此利润会很高。而另一方面,需要大量投资用于开发具有更好质量和大众化价格的产品,这又会侵蚀利润。

在这种方法中,由于假定事情必然会遵循一种即定的生命周期模式,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可预测的而不是有创意的、革新的战略。

生命周期概念更有建设性的应用是需求生命周期理论。这个理论假定,顾客(个人、私有或公有企业)有某种特定的需求(娱乐、教育、运输、社交、交流信息等)希望能够得到满足。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产品来满足这些需求。

技术在不断发展,人口的统计特征随着时间而演变,政治环境则在不同的权力集团之间摇摆不定,消费者偏好也会改变。与其为了保卫特定的产品而战,倒不如为了确保你能够继续满足顾客需求而战。

许多电视机生产商看到了他们处于成熟的电视机市场上,却没有看到自己还处在一个正在不断成长中的家庭娱乐市场上。于是他们放弃了这个市场,眼睁睁地看着它同录像机、家庭电脑以及未来的HDTV(高清晰度电视)一道进入了爆炸式的成长中。

4、代表产品

Android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

Android应用程序由Activity,Service,BroadCastReceiver,ContentProvider这四个组件构成。

大部分情况下,每个Android应用程序都将运行在自己的Linux进程当中。当这个应用的某些代码需要执行时,进程就会被创建,并且将保持运行,直到该进程不再需要,而系统需要释放它所占用的内存,为其他应用所用时才停止。

Android一个重要并且特殊的特性就是,一个应用的进程的生命周期不是由应用程序自身直接控制的,而是由系统,根据运行中的应用的一些特征来决定的,包括:这些应用程序对用户的重要性、系统的全部可用内存。

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理解不同的应用组件(特别是Activity、Service、IntentReceiver)对应用进程的生命周期的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正确地使用这些组件,将会导致当应用正在处理重要的工作时,进程却被系统销毁的后果。

对于进程的生命周期,一个普遍的错误就是:当一个IntentReceiver在它的onReceiveIntent()方法中,接收到一个Intent后,就会从这个方法中返回。而一旦从这个方法返回后,系统将会认为这个IntentReceiver不再处于活动状态了,也就会认为它的宿主进程不需要了(除非宿主进程中还存在其它的应用组件)。从而,系统随时都会销毁这个进程,收回内存,并中止其中还在运行的子线程。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在IntentReceiver中,启动一个Service,这样系统就会知道在这个进程中,还有活动的工作正在执行。

为了决定在内存不足情况下销毁哪个进程,Android会根据这些进程内运行的组件及这些组件的状态,把这些进程划分出一个“重要性层次”。

1、前台进程是拥有一个显示在屏幕最前端并与使用者做交互的Activity(它的onResume()方法已被调用)的进程,也可能是一个拥有正在运行的IntentReceiver(它的onReceiveIntent()方法正在运行)的进程。在系统中,这种进程是很少的,只有当内存低到不足于支持这些进程的继续运行,才会将这些进程销毁,通常这时候,设备已经达到了需要进行内存整理的状态,为了保障用户界面不停止响应,只能销毁这些进程;

2、可见进程是拥有一个用户在屏幕上可见的,但并没有在前台显示的Activity(它的onPause()已被调用)进程。例如:一个以对话框显示的前台Activity在屏幕上显示,而它后面的上一级Activity仍然是可见的。这样的进程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不会被销毁,除非为了保障所有的前台进程正常运行,才会被销毁。Android进程一般存在少量的可见进程,只有在特殊情况下,Android系统才会为保证前台进程的资源而清除可见进程。

3、服务进程是拥有一个由startService()方法启动的Service的进程。尽管这些进程对于使用者是不可见的,但他们做的通常是使用者关注的事情(如后台音乐播放器正在播放音乐或后台上传下载数据的网络服务)。因此,除非为了保障前台进程和可见进程的正常运行,系统才会销毁这种进程。

4、后台进程是拥有一个用户不可见的Activity(onStop()方法已经被调用)进程。这些进程不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如果这些进程正确地完成了自己的生命周期,系统会为了以上三种类型进程,而随时销毁这种进程以释放内存。通常会有很多这样的进程在运行着,因此这些进程会被保存在一个LRU列表中,以保证在内存不足时,用户最后看到的进程将在最后才被销毁。

5、空进程是那些不拥有任何活动的应用组件的进程。保留这些进程的唯一理由是,作为一个缓存,在它所属的应用组件下一次需要时,缩短启动的时间。同样的,为了在这些缓存的空进程和底层的核心缓存之间平衡系统资源,系统会经常销毁这些空进程。

当要对一个进程进行分类时,系统会选择在这个进程中所有活动的组件中重要等级最高者作为依据。

一个Activity通常是一个单独的屏幕,Activity生命周期是指Activity从启动到销毁的过程。系统中的Activity被一个Activity栈所管理。当一个新的Activity启动时,将被放置到栈顶,成为运行中的Activity,前一个Activity保留在栈中,不再放到前台,直到运行中的Activity退出为止。

Activity表现为四种状态:

1、活动状态(ActiveorRunning):也称为运行状态,处于Activity栈顶,在用户界面中最上层,完全能被用户看到,能够与用户进行交互;

2、暂停状态(Paused):Activity失去焦点,Activity界面被部分遮挡,该Activity不再处于用户界面的最上层,且不能够与用户进行交互。一个暂停状态的Activity依然保持活力(保持所有的状态,成员信息,与窗口管理器保持连接),但是在系统内存不够用的时候将被杀掉;

3、停止状态(Stopped):Activity在界面上完全不能被用户看到,也就是说这个Activity被其他Activity全部遮挡,但它依然保持所有状态和成员信息,只是它不再可见,它的窗口被隐藏;

4、非活动状态(Killed):当系统内存需要被用在其他地方的时候,一个停止状态的Activity被杀掉。

如果一个Activity是Paused或者Stopped状态时可以被恢复,也可以被删除。一个被删除(杀掉)的Activity如果需要重新恢复就需要重启。

右图显示了Activity的重要状态转换,矩形框表明Activity在状态转换之间的回调接口,带有颜色的椭圆形表明Activity所处的状态。

在右图中,Activity有三个关键的循环:

整个生命周期,从onCreate()开始到onDestroy()结束。Activity在onCreate()设置所有的“全局”状态,在onDestory()释放所有的资源。例如:某个Activity有一个在后台运行的线程,用于从网络下载数据,则该Activity可以在onCreate()中创建线程,在onDestory()中停止线程。

可见的生命周期,从onStart()开始到onStop()结束。在这段时间,可以看到Activity在屏幕上,尽管有可能不在前台,不能和用户交互。在这两个接口之间,需要保持显示给用户的UI数据和资源等,例如:可以在onStart中注册一个IntentReceiver来监听数据变化导致UI的变动,当不再需要显示时候,可以在onStop()中注销它。onStart(),onStop()都可以被多次调用,因为Activity随时可以在可见和隐藏之间转换。

前台的生命周期,从onResume()开始到onPause()结束。在这段时间里,该Activity处于所有Activity的最前面,和用户进行交互。Activity可以经常在resumed和paused状态之间切换,例如:当设备准备休眠时,当一个Activity处理结果被分发时,当一个新的Intent被分发时。

Activity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定义在下面的接口方法中,所有方法都可以被重载。所有的Activity都需要实现onCreate()去初始化设置,大部分Activity需要实现onPause()去提交更改过的数据,当前大部分的Activity也需要实现onFreeze()接口,以便恢复在onCreate()里面设置的状态。

下一篇:弗洛勒斯人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吉尔吉斯人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