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类别:一般种
分类:鞘翅目(Coleoptera)、菊虎总科(Cant-aroidea)、萤科(Lampyridae)
形态:雄虫体长12.3-15.5公厘,体橙色,前胸背板半圆形,前缘部有2枚弧型的透明斑块,触角丝状,腹部末端有2节乳白色发光器。雌虫体长25.6-27.1公厘,体橙-,前胸背板半圆形,翅完全退化,腹部末缘有二枚长方型发光器,但不明显。卵球型,呈橙-,约1.74 -1.78公厘。幼虫体壁软,暗红褐色,背板上具有许多黑色斑纹,多数幼虫背中线明显,少数个体背中线不明显。-与腹部前5节约等宽。前胸背板前缘具有2枚乳白色斑,背板侧缘处颜色较淡,幼虫发光器位於体末侧方,各有一枚乳白色发光器。
生态:发生期为9-10月间,是秋季常见的萤火虫,雄虫於入夜後飞出,发黄绿色光,光持续,但光线较弱。在野外之调查发现,雄虫发光约经1小时後,发光数量明显减少。雌虫因身体肥大,且翅退化,已失去飞翔能力,只能在地上爬行发光,吸引雄虫。由於发生数量不多,且较零星,因此较没有开垦的地区才能看到较多的量。夜间雌虫会在地表上爬行、发光与活动,以吸引雄虫前来交尾,交尾後的雌虫即可找寻地表落叶下的土壤缝隙间产卵。
分布:分布於-岛海拔1,500公尺以下中低海拔山区,栖地为潮湿阴暗之处。几乎全省皆有分布。
食饵:幼虫陆生,生长於潮湿森林底层,如针叶树林下、阔叶树林、杂木林等底层,且要地被植物相完整。幼虫主要以捕食蚯蚓类为食,当下过雨後,蚯蚓会爬出地表,幼虫便容易找到食物,幼虫会将-液注入蚯蚓体内,使其产生麻痹现象,在以其锐利的大颚刺入蚯蚓体内,将蚯蚓的表皮割破而死亡,再以消化液将蚯蚓肉分解成液体状,慢慢吸入幼虫体内。在人工饲养时此虫也会捕食扁蜗类。
撰稿者:何健熔
图片提供:
资料库连结:.tesri.gov.tw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