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

语文

瓦解土崩的意思 瓦解土崩的典故

分类: 语文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4-07

阅读 :381

 ◣瓦解土崩的意思◥

义参「土崩瓦解」。见「土崩瓦解」条。

 ◣瓦解土崩的典故来源◥

此处所列为「土崩瓦解」之典源,提供参考。

《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列传》是时赵人徐乐、齐人严安俱上书言世务,各一事。徐乐曰︰「臣闻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於瓦解,古今一也。何谓土崩?秦1>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後,无乡曲之誉,非有孔、墨、曾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也),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是之谓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何谓瓦解?吴2>、楚3>、齐4>、赵5>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於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於匹夫而兵弱於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是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有大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所留意而深察也。……」

〔注解〕(1)秦:朝代名。西元前248~前207,战国秦灭六国後,秦王政统一天下,建都咸阳,实行中央集权。因秦始皇专制独裁,二世皇帝残暴统治,致使六国遗民纷纷起兵抗暴,後为刘邦所灭。(2)吴:国名。周代太王长子泰伯受封於吴地,在今江苏省吴锡县。传至夫差,为越王句践所灭。(3)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於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为秦所灭。(4)齐:国名。位於今山东省一带。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传至战国时,君位被权臣田氏篡夺。後为秦国所灭。(5)赵:国名。战国时七雄之一。约统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後为秦国所灭。

 ◣瓦解土崩是谁的典故 瓦解土崩典故解析◥

此处所列为「土崩瓦解」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土崩」是指土石崩落,则土石之上的东西,必然随之消解倾覆。「瓦解」则是指砖瓦破碎。砖瓦破碎可以再行修复,较之於土崩,相对损害程度较轻。在汉代,徐乐为劝谏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所以曾上书谈到当时的国家情况,分别用了「土崩」与「瓦解」这两个语词,加以说明二者的不同,藉此劝导武帝施政爱民。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的社会实况是这样的︰西汉自汉初的文景之治,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充沛。汉武帝雄才大略,即位後一改汉初无为而治的政策,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货币,建立年号,继续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并取消和亲、主动出击匈奴,使得汉朝声威大振。但长期对外用兵,让原本丰裕的国力消耗殆尽。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武帝又开纳捐之例,定盐铁酒国营专卖,设均输平准法,但诸多措施,仍无法挽救日渐颓败的国势。而以钱买爵,造成-风气;重用酷吏,律令严苛,更使臣民刑狱甚滥,生活痛苦。徐乐亟思挽救国势,便上书向武帝陈述治国之道,他特别强调地举史事说明:「国家最大的忧患,在於土崩,而不在於瓦解。所谓的土崩,就是人民因为不堪暴政之苦,终於群起反抗。所谓的瓦解,就是政权-的互相斗争。土崩将让旧有的政权遭到推翻,建立新的政权;而瓦解只是造成人事的改变而已。」徐乐希望能惕励武帝不可一味地穷兵黩武,更应该体谅人民的疾苦,使得人民能够真正安居乐业,这样一来,自然能够威震天下,平服四夷。到了班固写〈秦纪论〉时,「土崩」与「瓦解」已经合用,作为一句成语来使用。後来「土崩瓦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澈底溃败,不可收拾。此语另见用於《鬼谷子.抵巇》,以《鬼谷子》时代较多疑虑,故仍以《史记》为源。

Wa Jie Tu Beng

下一篇:拭目而待的意思 拭目而待的典故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殚思极虑的意思 殚思极虑的典故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