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千人千面,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张脸。在人们相见时,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脸。脸是一张反映自己生理和情感状况的“明细表”。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的语言,它比嘴里讲的要复杂千百倍。”达尔文更是认为“脸语”是一种“世界语”。
国外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基础上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书面语+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面部表情的交际作用占有重要的作用。在公关传播中,面部表情主要是通过目光语和微笑来传递信息的。
目光语在交际中是通过视线接触所传递信息的,也称眼神。诗人公木是这样描写眼睛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会隐瞒更不会说谎,愤怒飞溅火花,哀伤倾泻泪雨,它给笑声镀一层明亮的闪光。”泰戈尔说:“(任何人)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在汉语里表达“看”这一意思的词汇就异常丰富;看、望、瞧、瞅、溜、扫、视、览、盼、顾、张、觑、睃、瞟、瞪、盯、瞄、窥、眨、眯等。
眼睛是人类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中最敏感的,它概括大约70%的感觉领域。而且人们普遍对目光语具有一定的解读能力。
目光语主要由视线接触的时间长短、视线接触的方向以及瞳孔的变化等三个方面组成。据心理学家实验表明,人们视线相互接触的时间,通常占交往时间的30-60%之间;如果超过60%,则表示彼此对对方的兴趣可能大于交谈的话;低于30%,则表明对对方本人或交谈的话题没有什么兴趣。视线接触的时间,除关系十分亲近的人外,一般连续注视对方的时间是在1-2秒钏内,而美国人习惯只用一秒钟,中东一些地区以相互凝视为正常的交往方式。但在许多文化背景中,长时间的凝视、直视或上下打量对方,都是失礼的行为,被认为是对对方占有空间或势力范围的侵犯,这往往会使对方把目光移开,以示退让,造成心理上的不舒坦,从而影响交际效果。
双方从不同的方向来接触视线,有不同的语义。说话人的视线往下接触的(即俯视)一般表示“爱护、宽容”的语义;视线平行接触的(即正视),一般多为“理性、平等”的语义;视线朝上接触的(即仰视),一般体现“尊敬、期待”的语义;视线斜行,可能表示“怀疑、疑问”的意思。初次见面时,一个人的视线左右扫描,表明他已占据优势。当一个人的视线朝下,手扶着头,下巴垂着像在打瞌睡,眼皮也下垂,这是明显的“不耐烦”的表现。
瞳孔的变化,即礼堂接触时瞳孔的放大或缩小。美国心理学家赫斯经过长期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瞳孔的收缩与放大,既与光线刺激的强弱有关,也与心理活动机制有关,而且瞳孔的变化是无法自觉地和有意识地加以控制的。因此,瞳孔的变化如实地反映了大脑正在进行的活动;瞳孔是兴趣、偏好、动机、态度、情感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高度灵敏的显像屏幕。当人们看到有趣的或心中喜爱的东西时,瞳孔就会扩大;而看到不喜欢的或厌恶的东西时,瞳孔就会缩小。有些精明的商人就根据顾客瞳孔的变化,来判断他是否喜欢某种商品,从而决定是高价还是折价卖给顾客。
在公关传播中,“相互尊重”的目光语是通过目光的正视来表达的,正视会使人感到你的自信和坦率。视线停留在对方双肩和头顶所构成的一个正方形的区域内,以示态度的真诚。并且,根据不同的公关环境,灵活地使用目光语。如在来宾众多的招待会上,即顾此又顾彼,用眼神向那些没来得及亲自打招呼的客人示意,消除他们的冷落感,营造一种集体氛围。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