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

历史

土牛

分类: 历史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8-25

阅读 :405

清代区隔汉人与原住民的人为界线。因设置作为界线的土堆形状如卧牛,所以称为土牛,沿着土牛的深沟称为土牛沟。

清朝治理台湾,为防范汉人越界开垦、侵夺或窝藏於番地,并使生番不能出山危害汉人,在康熙末年制订分疆划界的策略。《台海使槎录》记载:「凡逼近生番处所,相去数十里或十余里,竖石以限之。」先是立石为界,继而开沟挑土作为区隔,《清高宗实录》云:「以山溪为界,其无山溪处,亦一律挑沟堆土,以分界线」。土牛沟除了作为番界,更重要的是使土牛沟之外的汉人入山开垦有所依据,土牛沟内番社的权益也能得到保护。

1760年(乾隆25年),闽浙总督杨廷璋爲厘清番界,奏请绘制新图,完成〈台湾民番界址图〉;1769年,福建分巡台湾道杨景素因台湾北部番界尚未厘定,在卸任前亲赴彰化、淡水,督率厅、县整顿土牛沟,此後即以土牛和土牛沟称之。

台湾全岛厘定的番界,在图册中每用不同颜色区分新旧,如〈台湾民番界址图〉,即以红线标示旧定界,以蓝线标示新定界;其後虽也使用其他颜色代表番界,但习惯上一直沿用以红线指称地图上无形的番界,土牛是地表上的分界,红线是地图上的标示,两者合称「土牛红线」。这不但是汉番空间的界线,也是文化生活的界线。

现今台湾尚有若干地名仍依旧称,以土牛或土牛沟为名,如台中县石冈乡土牛国民小学、苗栗县头份镇土牛里等。至於土牛沟经过汉人长期开垦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或填平、或转他用,已不容易找到,杨梅埔心的草湳陴,在永平工商後方的山坡是今天存留较完整的土牛沟。

中文关键字:土牛沟 , 土牛红线 , 汉番界线 , 土地开发

参考资料

    陈培桂。1963。《淡水厅志》。「台湾文献丛刊」172。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余文仪主修。1962。《续修台湾府志》。「台湾文献丛刊」121。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周玺。1968。《彰化县志》。「台湾文献丛刊」156。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丁曰健。1959。《治台必告录》。「台湾文献丛刊」17。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下一篇:团练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圆山遗址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