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

历史

审级制度

分类: 历史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9-29

阅读 :373

以多审制与分级裁判原则而设的法院制度。近代司法制度中,法院对於司法案件原则上采各审独立的「多审制」,法院体系内部亦透过「分级」来承办不同审的裁判,总称为审级制度。目的在於降低因审判之错误而侵害人民权益之可能性,以落实司法制度保障人权之精神。因此当事人对第一审法院之终局判决结果不服者,可以经由上诉阻断第一审终局裁判之确定,以寻求再为审判之机会。

台湾总督府於1896年(明治29年)所设置之法院制度,以地方法院、覆审法院以及高等法院,分别负责第一审、控诉审、上告审之审判工作,形成「三级三审制」;惟同年7月为审判政治犯罪而设立之临时法院,则原则上采取一审终结制。

1898年7月,总督府基於降低统治成本考量,以律令第16号修正法院条例,废除高等法院,仅剩二级:地方法院主要管辖民刑事第一审裁判,覆审法院主要管辖不服地方法院裁判之覆审,形成「二级二审制」。

1919年(大正8年)8月,在统治政策改变及覆审法院院长之努力下,总督府以律令第4号修改法院条例,重新设立高等法院,同时废除覆审法院,而於高等法院内设置「覆审部」及「上告部」,分别负责控诉审及上告审裁判;与地方法院负责之第一审裁判,形成「二级三审制」。并废止临时法院制度,使法院体系一元化。此後总督府法院体系愈趋近日本内地,1927年(昭和2年)总督府以律令第4号,在地方法院内正式设置「单独部」及「合议部」,形成与日本内地「四级三审」相当之「二级(四部)三审制」。

1943年2月,因战事吃紧,以勅令第87号将裁判所构成法战时特例同步施行於台湾,废止民刑事案件控诉程序,使不服第一审裁判者只能迳行上告,而形成二审制;仍然维持审级制度之原则。

中文关键字:法院 , 多审制 , 判决 , 上诉 , 临时法院

英文关键字cour , mutli-instances of a lawsuit , judgment , appeal , the Temporary Court

参考资料

    黄纯靑监修,林熊祥主修。1955。《台湾省通志稿(卷三):政事志?司法篇(第一册)》。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王泰升。1999。《台湾日治时期的法律改革》。「台湾研究丛刊」。台北:联经。王泰升。2004。《台湾法律史概论》。台北:元照。

下一篇:外挖子山遗址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学海书院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