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过程学派,又称後过程学派考古学,是相对於过程学派(或过程学派考古学)而发展出来的考古学研究取向。後过程学派发展於1980年代,首先由Ian Hodder在1986年在其书《Reading the Past》第一版中所提出的名词,主要是对过程学派考古学或新考古学提出批评。Ian Hodder、Michael Shanks、与Christopher Tilley等人将文化理念建基在结构论(Structuralism)等观念上,来发展後过程学派考古学。其中Hodder提出了脉络或文化考古学(contextual or cultural archaeology),强调人类的生活理念或需求以及面对社会生活的策略,前者的功能与後者的结构二者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层关系更反映在物质文化(例如:平时所使用的物品)上;然而过程学派的研究取向却未能处理到此一层面的问题,所以後过程学派的学者认为应当致力於物质文化的研究以掲示这个其所反映出的关系,从而解决功能和结构之间的歧异(Hodder 1982:1,引自陈玛玲 2000)。
後过程学派考古学家认为,要解释人类的行为模式不能只是简单地用生态学的概念来解释,还必须考虑他们所处的文化与社会对於人类行为在面对特殊环境的影响。
与後过程学派考古学同时的其他取向考古学,例如:认知、诠释、现象、马克思物质论考古学等在理论上也有较成熟的发展,使得考古学者在面对过去人类的理念、所建构的社会组织与结构、和宗教等课题的研究上,有另一面向的发展,也开启更多的可能性(陈玛玲 2000)。
参考资料
Bahn, Paul ed.The Penguin Archaeology Guide. London, England: Penguin. Darvill, Timothy2003[2002] Concise Dictionary of Archae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haw, Ian and Robert Jameson ed.1991 A Dictionary of Archaeology. British: Blackwell. 陈玛玲2000 〈试论台湾考古学理论应用与系统性知识建立的问题〉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 55: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