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矽酸体是蕴含在植物细胞中的微小矽石结晶颗粒,种类相当繁多,在植物体死亡且被分解之时,他们往往能够留存於土壤之中。植物矽酸体具有以下几项特点:首先,植物矽酸体的种类成千上万,各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植物,其细胞内所含的植物矽酸体类型便不相同;其次,植物体内所含的植物矽酸体颗粒微小、数量很多,在地层堆积中沉积的数量往往相当可观;第三,植物矽酸体因为是一种结晶颗粒,在地层中通常可以保存良好而不易风化。因为具有上述的特点,它被视为是一种有用的分析材料。理想上,研究者经过审慎的采样,分析比对样本中所含的植物矽酸体结晶的类别和数量,通常可以辨识出植物的种类,进而推测该地区曾经有哪些植物的存在与分布比例,进而重建出过去的植被状况。只是,由於植物矽酸体的种类甚多、辨识相当不容易,现今研究者多半还是会配合花粉分析,来进行诠释过去环境的工作。
植物矽酸体这种物质,在西元1908年就已经被考古学者所辨识出来,但是由於对它的了解不多,相关分析技术亦尚未发展完备,因此过去并没有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出现,一直到近几十年,才开始有系统性的研究出现。在考古遗址中,植物矽酸体大多普遍地分布於火炉结构周围与灰烬堆积之内,此外,在陶器内、涂墙的灰泥中、石器边缘、以及草食性动物兽骨的牙齿之中,有时亦有此类结晶的遗留。分析遗址内分布的植物矽酸体,并且配合其他资料,推测过去环境中存在着哪些植物,研究者可以重建出过去人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而留存在陶器中或是石器边缘的植物矽酸体颗粒,可以呈现出过去人群使用哪些植物,又是如何使用,像是用来食用,或是以其纤维制成绳索。
因此,植物矽酸体可以说是考古学中相当重要的一种研究材料。
参考资料
Renfrew, C.& Bahn, P.2000[i]Archaeology : 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i] New York : Thames and Hudson, 2000.3rd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