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

历史

正口

分类: 历史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12-29

阅读 :620

清代台湾与中国大陆进行贸易的特许港口。1683年(康熙22年)清朝将台湾纳入版图後,主要与中国内地和日本进行贸易。港口的管理政策延续明代「贡舶贸易」中对渡口岸的传统,以特定港口为登陆地点,以利稽查与徵税。初期只开放鹿耳门(今台南安平)一口,称为正口,与福建的厦门对渡。台湾与中国内地的贸易往来、官兵配渡、官兵米谷运输、文报递送,均透过正口,鹿耳门因此垄断全台对外贸易。

清朝对台湾南北港口之间的沿岸贸易,管制比较不严。1731年(雍正9年)即开放鹿仔港、海丰港、三林港、劳施港、蓬山港、後龙港、中港、竹堑港、南崁港等作为沿岸贸易点。乾隆中末叶,随着各地的拓垦发展,由鹿耳门一口进出已不敷需求,两岸偷漏、走私事件频传,沿岸港口成为私口。1784年(乾隆49年)、1788年、1826年(道光6年),为配拨台运之兵眷米谷、方便商船来台以粜运内地,以及防止走私偷运,陆续开放鹿港、八里坌、海丰港、乌石港4个正口,与大陆的蚶江、五虎门对渡。

道光至咸丰年间,台湾各地区陆续开发完成,与对岸进行贸易的需求益炽,西部的竹堑、後龙、大安、北港、盐水港、东港等陆续开放为对渡口岸,称为小口。小口虽仍隶属正口管辖,与其贸易频繁,但因可以直接与大陆贸易,正口贸易因此大受影响。1860年(咸丰10年)复因天津、北京条约,开淡水、鸡笼(今基隆)、打狗(今高雄)、安平四口对外通商,成为国际港口,康熙末年以後只与对岸贸易的正口,地位更加式微。

中文关键字:鹿耳门 , 鹿港 , 八里坌 , 台运 , 小口

英文关键字Luermen , Lugang , Palihun , Small Trading port , Smuggling Port

参考资料

    林玉茹。1996。《清代台湾港口的空间结构》。台北:知书房。

下一篇:乐信.瓦旦(林瑞昌)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李春生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