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树皮布是一种利用拍打技术制作而成的非纺织布料,其制作过程与经纬编织的织造法完全不同。树皮布原料的来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桑科的植物,尤其是楮(Broussonetia Papyrifera)与木波罗属(Artocarpus)最为普遍。制作者将树皮的纤维经湿润後进行长时间拍打,使韧皮纤维交错在一起,便成为片状的树皮布料。不同的细小树皮布料,又可以被拍打连接,1926年纸史专家Dard Hunter在西太平洋的Tongatabu就曾发现一条长210、宽20尺的树皮布。使用树皮布的传统在十六世纪之前,似乎还广泛地分布在亚热带地区,但其究竟起源自何处?如何兴起?现在仍是众说纷纭。
澳洲考古学者P. Bellwood认为,树皮布石拍在考古上常见於东南亚岛屿与大陆沿海地带,也就是所谓南岛语族的地理范围。相对地,大陆地区的大多遗址往往主要出土纺轮,几乎不见树皮布打棒,这显示出南岛语族与大陆地区其他文化群体,在服装文化上的差别。而树皮布打棒,也就被视为是南岛语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文化内容。
迄今所知世界最为古老的树皮布文化系统,是距今5000-6000年前,环珠江口的大湾文化。台湾关於树皮布文化的研究,则以鹿野忠雄为研究先驱者,他在1940年从语言学、民族学、植物学和考古学的角度,首次论证了台湾树皮布文化的存在。随着近年来台湾考古田野工作的蓬勃发展,树皮布打棒的出现也愈来愈多,迄今至少有25处遗址,包括台东都銮、台北圆山、台东卑南、宜兰武荖坑、南投水车顶等,都有此重要遗物的出现。不过,台湾考古学目前则少见有相关的研究。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