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

历史

清水社口遗址

分类: 历史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7-06

阅读 :436

清水社口遗址行政隶属於台中县清水镇西社里,位於大甲溪新冲积扇与大肚溪之间的清水隆起海岸平原,属於清水沿海集水区范围内。海拔高度约仅在7至7.1公尺之间,方格座标E205400mXN2685125m。遗址所在地图:二万五千分之一地形图,图号9521-IV SW,图名:清水。

清水社口遗址的发现是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温振华教授,於2002年7月15日路经台中县清水镇社口聚落,在当时兴建中的台中港特定区特一号道路工程的施工范围中,发现暴露於地表的文化遗物和生态遗留。因为工程的破坏,遗址残存之范围仅在鹿寮大排水沟以北,鳌峰路西侧之空地,估计面积约有740平方公尺。

清水社口遗址在2003年经过抢救发掘,计发现两处遗迹,其中一处为小规模的贝塚,在地表下80公分处的平面分布略呈近圆形的不规则形状,西北东南走向的长轴约375公分,东北西南走向的短轴约291公分。贝塚上层大约出现在地表下40公分,其厚度因地形之故并不一致,大约在30到50公分之间。伴随出土物,包括数量丰富的文化遗物和生态遗留,如陶片、硬陶、砥石、铁块、以及有切割剥削等加工痕迹的动物长骨和鹿角。也出土不少木炭和红烧土。生态遗留包括哺乳类动物,如鹿科动物和猪,另外也发现少量的乌龟、鱼类和鸟类遗骸,以及大量贝类遗留。其中,兽骨主要以鹿科动物为大宗,贝类则以文蛤和结节蜷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贝塚中并未发现任何瓷片。另外亦发现一处小型灰坑,如以深度在地表下80公分的灰坑形状来看,略呈圆形,直径约为180公分,厚度最厚处约有80公分。其上层大约出现在地表下30公分,颜色为淡橄榄褐色,内含陶片、瓷片、硬陶、砥石、凹石、铁块等文化遗物,其中亦出土较完整的瓷碟和瓷碗。另外也夹杂木炭和红烧土,质地略硬而结实。底层含炭量增多,形成一带状分布,颜色墨绿,内含兽骨、陶片等。

陶质遗物包括陶容器、陶纺轮和硬陶。其中陶容器依器表颜色,可以区分为黄褐陶和灰黑陶二大类。以夹砂程度而言则可再细分为夹砂陶和泥质陶。器型有罐形器和钵形器。器表装饰,主要为压印纹和条纹,部分灰黑泥质陶可见黑彩。石质遗物数量少,包括穿孔石珠、石纺轮、石锤、凹石和砥石。瓷器主要集中出土於灰坑中,及其周围附近。器型有碟型器和碗型器。据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谢明良教授初步监识,认为这批瓷器应为明末清初时期所烧制,来源可能来自对岸福建的民窑。金属遗物,外型或为弧形、或为板状、块状、管状等,锈蚀严重,器形不明。

所测得的年代,大约距今都在730到360年前之间,属於金石并用时期或铁器时代的番仔园文化晚期的鹿寮类型。

参考资料

    陈维钧2004 《二高後续计画交流道联络道路系统改善工程-台中港特定区特一号道路施工影响清水社口遗址紧急抢救发掘报告》,台中县文化局。

下一篇:清代历任台湾府台湾县儒学教喻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清代历任台北府新竹县知县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