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

历史

潘文杰

分类: 历史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7-06

阅读 :326

潘文杰,原名Jagarushi Guri Bunkiet(ジャガルジグリブンケツ、任结、任文结) (注1), 1854-1905年,为琅峤十八社(又称下十八社,下蕃)大头目卓杞笃之养子。极具外交手腕,在清末日治初期,任下十八社大头目,无论是涉外事件或与清廷、日方关系皆能维持良好互动,更胜任台湾南部原住民社群与官方间的沟通管道。潘因此成为日本领台初期顺利治理恒春地区原住民部落的关键人物。

潘之生父为统埔庄林姓粤人,生母为猪朥束社人(注2), 後为卓杞笃收为养子,在卓死後辅助继位者主类(Tsui Lui, cudjui, ツールイ, ツジュイ, 朱雷, 朱路易)处理社务。潘养父卓杞笃出身为统领下十八社的猪朥束社大头目galujiguji家,在头目的继承上,首为本家嫡流。潘虽非嫡流(注3), 但因其有才干,尔後由官方推举为总头目(注4)。

潘的政治才华表现在许多方面:1867年(同治6年)美商船罗发号遇难而引发美方与琅峤地区原住民社群冲突时,潘即辅佐卓议订和约;1874年(同治13年)日军攻打牡丹社时,潘率领下蕃各社头目向日投诚,为日军开道,以避争战;1875年(光绪元年)清廷在琅峤设立恒春县时,潘即表示愿协助建筑造恒春城,并因而获得官方赐姓「潘」;1890及1892年(光绪16及18年)在清廷镇抚下十八社及上十八社的乱事之际,潘更因奉公出力而受封五品官位。潘文杰在日人领台後仍不断对官方示出善意:1895年(明治28年)日初领台,设立恒春出张所,即选其为出张所事务嘱托,以劝诱附近各社归顺日本;同年在射麻里,日方与社众因语言不通发生严重冲突,幸得潘居中调停而得化解;同年年底潘并到卑南地区力劝卑南社大股头人归顺,得到正面回应;1896年(明治29年)初,潘更成功说服台东知本社群归顺日方;同年5月,台东地区发生清将煽动兵勇抗日事件,潘陪同日本官方力导当地原住民组织义勇兵扫荡而获功;1898年(明治31年)当凤山余匪窜入蕃界,企图煽动原住民包围恒春城时,全赖潘文杰挺身入城化解危机,时缴械归顺日人者约百名。除了政治事件的斡旋,潘文杰亦力倡於猪朥束社设置恒春国语传习所分教场,不但促成捐地,更劝诱原住民子弟入学;此外,潘因致力推行番界殖产兴业,而获台湾总督府破例以其番族之身份叙勳六等。1901年(明治34年),日置恒春厅,潘文杰受命任厅参事(注5)。

然而,潘文杰与日本政权的合作,虽然带来个人极大声望及恒春地区的稳定,但也因为如此,下十八社大头目的势力同时也快速地流失—潘文杰去世的前一年(1904年),总督府将其统领的大部分番社纳入普通行政区域内,适用一般平地法律,需向官厅纳税,至此下十八社大头目的势力几乎完全被剥夺,日本统治者也得以顺利收编下蕃地区的原住民势力(注6)。 因此,在被闽客同化的压力下,其子潘阿别之後代遂外移牡丹旭海,以期能延续原住民之身份(注7)。

注释:

1.屠继善(1993[1894]: 106)

2.杨南郡(1992)。

3.潘父卓杞笃并非长子,其兄puljaljuyan才是嫡传家系,所以卓的前任头目即为其兄。虽然之後不知何故由卓接任头目,但卓死後,继位者仍属其兄之子主类。见:周玉翎(2000: 209)。

4.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2003[1920]:97)。

5.本段资料来源参见:日本顺益台湾原住民研究会(1999: 179)。

6.周玉翎(2000: 203)。

7.萧铭祥主编(1996: 737)。

参考资料

    日本顺益台湾原住民研究会编(1999)伊能嘉矩收藏台湾原住民影像。台北:顺益博物馆。周玉翎(2000)台湾南端尾闾恒春的族群与历史(1867-1904年)。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屠继善(1993[1894])恒春县志。台湾历史文献丛刊(地理类)。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杨南郡(1992)斯卡罗遗事,中国时报,民国81年10月24日,第27版。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2003[1920])番族惯习调查报告书 第五卷 排湾族 第一册 中译本。中央民族学研究所编译。台北:中研院民族所。萧铭祥主编(1996)屏东县乡土史料。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下一篇:潘敦仔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澄清湖水厂遗址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