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

历史

牡丹社事件

分类: 历史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3-03

阅读 :271

日本以船难为藉口出兵攻打台湾的事件。又称台湾事件。1871年(同治10年)11月,琉球国船只在海上遇风漂流至牡丹社(今屏东县牡丹乡)海岸登陆,其中54人被牡丹社原住民杀害,12人被送回琉球。1872年3月,日本小田县(今冈山县)县民亦遭风被难,船只飘至卑南的马武窟(今台东县东河乡),被原住民杀害4人。1873年6月,日本派遣外务卿副岛种臣,至北京交递条约,并向清廷别议台湾原住民之事,未获总理衙门积极处理。日本以清廷认为台湾番界以东为「化外」的理由,别置蕃地事务局於长崎,准备出兵台湾。图谋出兵的举动,在日本引起不小争议,代理内务卿木户孝允即表示反对。但在蕃地事务都督、陆军中将西乡从道坚持下,日军不顾一切向台湾出兵。

1874年5月,日军在射寮(今屏东县车城乡)登陆,清廷毫无所悉,在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Thomas Wade)告知总理衙门,才获得讯息。日军在恒春整军後,一面攻击车城、枋山、狮子的原住民部落,一面前往满州原住民部落招抚。清廷原拟以海难纠纷来解决,之後了解日军对台湾有占领之意,急忙任命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於6月中赶赴台湾,积极部署防务,并与日军进行交涉。

在沈葆桢的调度下,淮军、台湾土勇营向台湾南部集结,日军察觉有异,也拟订进攻台湾府城(今台南市)的计画。双方剑拔弩张,最後透过外交折冲与协商而化解。10月,清廷与日本缔结「北京专约」,清廷赔偿日方50万两,日军撤出台湾,事件落幕。经此事件,清廷鉴於台湾地位之重要,一改消极治台之政策,开始积极经营台湾。

中文关键字:总理衙门 , 沈葆桢 , 西乡从道 , 淮军 , 土勇营

参考资料

    藤井志津枝。1992。《近代中日关系史源起:1871-74年台湾事件》。「国际视野丛书」6。台北:金禾。林呈蓉。2006。《牡丹社事件的真相》。「台湾阅览室」20。台北:博扬。黄得峰、王学新译。2005。《处蕃提要》。「牡丹社事件史料专题翻译」2。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下一篇:牛骂头文化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特别权力关系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