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一词源自法国大革命期间拥护波旁王室者对农民及反对者的镇压,由於其旗色为白色,而有白色恐怖之称。以後右派对左派采取强力镇压并伤及人权的状态被称为白色恐怖,甚至被引申为国家权力对人权侵害的泛称。战後台湾的白色恐怖则是指国民党以动员戡乱时期戒严体制为核心,强调基於反共及避免颠覆政府事件,所采取一连串的镇压异己行为。其中除部分真为匪谍案之外,冤假错案不断,虽然其中并非皆属左派人士(红色),但由於主要镇压的工具是惩治叛乱条例及检肃匪谍条例,且受害者的罪名多涉及匪谍或相关叛乱案件,因此一般仍以白色恐怖称之。在此期间除了真正为中共潜伏分子的案件外,所谓的叛乱犯多属言论及结社层次,因此1991年惩治叛乱条例废除,及次年刑法一百条的修正,终结了言论叛乱罪的法律依据,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台湾白色恐怖的真正结束。
参考资料
〔★魏廷朝,《台湾人权报告书,1949~ 1996 》,1997〕〔→惩治叛乱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