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清朝为提倡教化,在台湾各地兴办社学,1695年(康熙34年)起,台湾知府靳治扬在台湾县、凤山县创立社学,雍正初年逐渐扩及彰化县,1734年(雍正12年),彰化县已设20所社学。社学制度依儒学形式,教授内容以四书及三字经为主,课目包括句读、背颂及写字,各社学请一名社师授课,各县设县学训导,按时到各社学考察。成绩优秀者,除赐给服饰与饮食外,亦可被荐举为「佾生」,参与祭孔大典并以此为社民的殊荣。
1868年(同治8年),台湾道黎兆棠倡议另列名额,让番民参加乡试与生员试;1877年(光绪3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於台湾府试中特录取淡水厅熟番陈宝华,为番社子弟第一位获得功名者,而有番秀才之称。此後,各地陆续出现番秀才,如毛少翁社(今台北市士林)翁文卿、雷朗社陈春华、大基隆社陈洛书等,均能诗善文。随着番民与汉人间生活领域的交错与共处,也曾出现如摆接平原雷里社(今台北市中正、中山区双园一带)的汉番通婚的子弟「番人秀才」陈宗藩,以及埔里地区埔社番人望麒麟等。
台湾巡抚刘铭传主政期间,延续沈葆桢「开山抚番」政策,着重番社教育,在台北建立番学堂,招募番童就读,一切费用由官方供给,1892年第一期学生毕业,成绩优秀者,赐给准同生员资格,民间也称为番秀才。
中文关键字:番学堂 , 社学 , 翁文卿 , 陈宝华 , 望麒麟
参考资料
下一篇:留东同乡会(东宁学会)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硫磺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