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大竹围遗址位於宜兰县礁溪乡,在白云村第16、17邻的大竹围聚落内外。这个遗址的经纬度位置为:北纬24度49分52秒,东经121度47分05秒;在自然地形方面,位於兰阳平原的北侧,是平原上成南北走向略为突起的沙丘,後来又因为各种人为和自然的力量夷平,呈现略高於平原的状态,海拔高度大约在0到3公尺左右。
大竹围遗址是在1991年由考古学者刘益昌先生发现,在1992、1997到1998、2004年初及年尾共有四次,由不同的学者因应不同的计画在遗址上进行了地表调查,关於遗址的发掘则有1992年进行第一次试掘,以调查遗址范围为主;另外在1993、1994年以及1999到2000年间总共三次因为北宜高速公路的工程影响而进行抢救发掘。
根据多次发掘的资料显示,大竹围遗址的层位堆积有上下两层文化层,其中下文化层年代估计在距今四千五百到三千年前,属於台湾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绳纹红陶文化」;上文化层的时间则比较晚近,大约在距今六百到三百年之间,属於史前时代晚期到近代文化开端的「十三行文化旧社类型」。其中大竹围的下文化层在宜兰史前史研究中,由於资料完整且年代较早,所以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宜兰平原地区自身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以及用来讨论宜兰平原在台湾史前时代中,介於北部和东部之间所扮演的中介角色等议题。
关於这个遗址本身的遗物和遗迹种类也很丰富,遗物包括下文化层出土各种类型的陶器、陶把、圈足、陶纺轮,在石器方面有各种农具如石斧、石锄、石刀及特殊的卷瓣形石刀、其他的石器如矛镞、尖状器、网坠、各种装饰品如环玦等等,除此之外,因为遗址所在的环境特殊,还保存了许多大型的木制器物,在台湾考古学来说相当特殊;而上文化层则包括各种近代硬陶、瓷器、砥石,此外还有近代的玛瑙珠、玻璃管珠、铜钱及铁器残件等等。在遗迹方面则有柱洞遗留、大型木器遗留以及贝塚等等。
由於历史悠久,文化层的排序清楚,且有许多器物和遗迹,大竹围遗址的资料对了解宜兰史前文化相当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宜兰平原地区史前文化的开端,因此学者认为这个遗址的重要性可以等同於我们一般认知的其他各种古蹟,关於遗址的调查、发掘报告以及关於宜兰史前文化的专文讨论都可以得知有关大竹围遗址的资讯。而目前除了北宜高速公路经过的地方会遭受破坏而已经进行了抢救发掘以外,遗址的其他部份保存还算良好,也需要日後进一步的规划、管理与研究。
参考资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