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常识词典网 , 一个专业的常识知识学习网站!

[ Ctrl + D 键 ]收藏本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

历史

社会习俗

分类: 历史 常识词典 编辑 : 常识 发布 : 03-29

阅读 :350

清代移垦社会特有的生活习俗与价值观。台湾社会是由草莽无文的移垦社会逐渐转型,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文化透过移民传入台湾,另一方面,因应台湾本地的自然环境,发展出独特的社会习俗。台人移入中国传统岁时节庆,但俗尚华侈,庙会和演戏甚多,喜食槟榔,崇信巫鬼。又移民重视同乡同宗之情,「视疏若亲」,贫穷疾苦相扶持,多设神明会和互助会。兄弟多同居,甚至到数代才分家,各种型态的祭祀公业(客家称蒸尝)自清代即设立。此外,为传宗接代与增加劳力,养子和招赘婿之风盛行。

各地的岁时节庆大略相似,但是活动略有差异:正月春节,祀祖、谒神,拜访亲友称贺正。上元节,延请道士诵三界经或是自行烧纸香。元宵夜家家悬花灯,放烟火,也有各种游艺活动。三月三日三月节和清明节扫墓,或结伴出游。端午节,门前插艾草菖蒲,送蚊、斗龙舟。六月一日,杂红麴於米粉,称半年丸。七夕,称巧节,备牲礼祭拜月娘。士人则准备酒肴饭菜欢饮,举办魁星会。中元,普渡、放水灯或是抢孤。八月中秋节,制月饼、赏月、演剧。九月九日,重阳登高、放纸鸢。冬至,做汤圆祀祖先。十二月十六日,尾牙。除夕煮芥菜,称隔年菜,吃过年饭,并辞年。

移垦社会工作机会多,工资昂贵,能迅速致富,因此台人喜欢炫耀式消费,衣服和宴会尚华侈,婚姻重聘论财,出入常携带大量金钱。妇女、富人出门必穿金带银,着绫罗绸缎,甚至为了面子,向亲友借用。即使仆人奴婢、贩夫走卒也穿丝帛绫罗。宴席力求丰盛,花费甚钜,且常互相竞争,以展现自己的财力和体面。

从渡海来台到定居开垦,挑战重重,灾病不断,因此习俗尚巫觋。生病时,大多求神问卜,延请僧、道、巫来家祈祷。也有请非道非僧、头绑红布的红头司(客子师)贴符作法;或是乩童扶鸾跳跃,指示方药,以示神灵。日常吉凶,常掷茭问卜。又特立菜堂(斋堂),吃斋拜佛,男女杂居。由於台地湿热,因此不沿袭中国内地的停柩久葬风俗,常三至七日内即择地卜葬。

俗尚神佛,凡神佛生日、修庙、建庙、普渡,不论城市和乡村都有庙会,并演戏来庆祝。噶玛兰(今宜兰)地区,妈祖圣诞,常由各姓轮流出钱,每日演戏,达一个月。妇女在岁时佛诞也相邀入寺祈福。又崇尚「王醮」,每三年举行一次,称「送瘟」。演戏除了庙会时之外,富有人家宅院常设戏台,并招戏班演戏以为娱乐。

开发中地区,瘴疠之气甚重,台人喜欢吃槟榔来避瘴,且以黑齿为尚。客人来访或婚礼迎聘,以槟榔相赠。有纠纷时,送槟榔以调息纷争。

清中叶以後,文风渐盛。一般中等人家小孩七、八岁时,必入私塾读数年书,之後或经营生意,或继续读书,争取科举功名。另一方面,也发展出敬惜字纸的风俗。竹堑地区,每逢子午卯酉年,士民齐集,祭拜仓颉神,并将字灰护送入海。有钱人家宅院或是文昌祠常设敬字亭(惜字亭)。

中文关键字:岁时 , 演戏 , 槟榔 , 惜字亭 , 祭祀公业

英文关键字The Chinese Old Season Celebrates , Play , Betel Nut , Xi-Zi Pavilion , Sacrifical Offering Public Property

参考资料

    村上玉吉。1934。《南部台湾志》。台南:台南州共荣会。范咸。1995。《重修台湾府志》。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陈培桂。1963。《淡水厅志》。「台湾文献丛刊」172。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下一篇:禁海令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立法院倒阁权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